你敢信吗?在北京有家餐厅,想吃顿饭得排队13年!

7月21日,一个网友在网上晒出了自己的预约截图,看完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哥们儿预约了北京一家餐厅的主厨餐桌,结果工作人员告诉他:“您是第670位,按照排队顺序,大概需要等13年才能轮到您。”

我的天哪,13年!孩子都能从幼儿园等到高中毕业了。

这到底是个什么神仙餐厅?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这家餐厅的主厨餐桌一周只开一桌,最少4个人,最多6个人。就这么一桌,全北京的吃货都在抢。

7月22日,记者专门跑去问了这家餐厅,工作人员是这么说的:“排队的客人确实挺多的,因为我们每周就接一档,排队时间可能会久一点。目前已经有693位客人在预订序列当中了。”

693个人!这数字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更搞笑的是,餐厅的人还说:“排队的客人不会全部都来,有取消的话我们会依次联系。”听这意思,还得指望前面的人“跳票”,这样才能提前一点。

这家餐厅的主厨餐桌是去年6月中旬开始搞的,到现在也就一年多点儿。目前只联系到了前26位客人完成预订。按这个速度,670号的那位兄弟,确实得等个十几年。

网友们都炸锅了

评论区那叫一个热闹,各种神回复层出不穷。

有人调侃说:“chef的合同有没有这么久都不好说。”想想也是,万一主厨干了几年就不干了,那前面排队的人不是白等了?

还有人更绝:“先约上,等我孩子高中升学的时候就可以去庆祝啦。”这心态也是没谁了,把预约当成了人生规划的一部分。

也有人就是单纯好奇:“到底有多好吃,要排这么久。”

说实话,我也想知道这答案。

在小红书上,还真有几个网友晒图说自己约上了,虽然排队时间有长有短,不过都是按年计算的。这些人是真有耐心,还是就图个稀罕?

一周一桌的生意经

那这家餐厅为啥要搞得这么“饥饿营销”呢?

餐厅的解释是:“大部分食材选用最新鲜的,配置最好的。主厨餐桌的一些菜品是由总厨来制作,师傅会根据时令来调整菜单。”

听起来挺有道理,不过我觉得这里面水分不小。真要是为了食材新鲜,一周开个两三桌应该也没问题吧?

价格方面,人均有3300元美味套餐和2600元美味套餐两种。这价格确实不便宜,一顿饭顶得上普通人大半个月工资了。

餐厅还说,如果等不了主厨餐桌,可以选择包间用餐,也能吃到类似的菜品,只需要提前一天预订。这话听着就有点意思了,感情主厨餐桌就是个噱头?

这背后到底是个啥逻辑?

坦白说,我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

第一,这明显是个营销手段。稀缺性本身就是价值,越难得到的东西,人们越觉得珍贵。一周一桌,693个人排队,这噱头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第二,这反映了当下一部分人的消费心理。有钱了,就想体验点儿“人无我有”的感觉。别人吃不到的,我能吃到,这本身就是一种炫耀。

第三,社交媒体时代,晒图比吃饭更重要。能发个朋友圈说“我预约了某某餐厅主厨餐桌,排队13年”,这话题性绝对够劲。

不过话说回来,也有人质疑这整个事情的真实性。毕竟,真要是生意这么好,为啥不多开几桌?是真的为了品质,还是就为了制造话题?

值得吗?这个问题很现实

我采访了几个朋友,问他们会不会去排这个队。

小王说:“疯了吧,13年后我都不知道还喜不喜欢吃这种菜了。”

小李倒是挺支持:“既然能排这么久的队,肯定有它的道理。我觉得可以试试,反正现在预约又不要钱。”

小张更实际:“与其等13年,不如去包间试试。如果真好吃,包间也能吃到类似的菜品。”

其实每个人的想法都挺有道理的。关键是你把这顿饭看成什么。

如果你觉得这是一次独特的体验,那等13年可能也值得。就像有人愿意排队买限量版球鞋,有人愿意熬夜抢演唱会门票一样。

如果你就是想吃顿好的,那确实没必要死磕这一家。北京好餐厅多的是,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

这事儿能说明啥问题?

我觉得这个现象挺有意思的,它反映了几个问题:

消费升级是真的。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了体验花大钱,这说明大家的钱包确实鼓了。

稀缺性营销很管用。不管是餐厅、奢侈品还是其他行业,“限量”、“稀有”这些词汇总是特别有吸引力。

社交媒体改变了消费逻辑。现在很多人消费,不光是为了自己享受,更是为了在社交平台上展示。

时间成本的概念在弱化。13年听起来很长,不过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就是“反正也不急,先排着”的心态。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一些让人担心的地方。比如说,这种极端的排队现象,会不会助长一些不良的消费风气?会不会让餐饮行业过度追求话题性而忽略了本质?

理性看待,各取所需

我觉得吧,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

愿意排队的人,那是他们的选择和自由。可能对他们而言,这不只是一顿饭,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次特殊体验。

不愿意等的人,也没必要嘲笑别人。毕竟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消费观念也不一样。

餐厅方面,只要明码标价,不欺骗消费者,这种经营方式也无可厚非。市场经济嘛,愿打愿挨。

不过我还是建议大家理性消费。排队13年吃顿饭,这事儿听起来就挺玄乎的。与其把希望寄托在遥远的未来,不如多尝试一些当下就能享受到的美食。

再说了,口味这东西很主观,也很容易变化。13年后你的口味还会和现在一样吗?那时候这家餐厅还在不在都不好说呢。

最关键的是,好的食物不一定要这么难得到。有时候街边的一碗面条,家里的一顿家常菜,可能比那些天价大餐更有味道。

你觉得呢?如果是你,会愿意为了一顿饭排队13年吗?还是觉得这整个事情就是个营销噱头?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咱们一起讨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