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写字楼里,小美盯着电脑屏幕两眼发直,手指机械地敲着键盘。手机突然弹出闺蜜的消息:"周末新开的网红餐厅,约不约?"她盯着对话框看了三秒,叹了口气回复"好呀",转头就把刚买的褪黑素倒进嘴里。这已经是这周第三次了——明明累得站着都能睡着,却硬撑着答应各种邀约,生怕被人说"不合群"。

老周蹲在洗手间隔间里抽烟,镜子里映出他发际线后移的额头。微信工作群叮叮咚咚响个不停,甲方又在催方案。他狠狠吸了口烟,想起早上老婆说的那句话:"你这脾气越来越爆了,孩子都不敢跟你说话。"五年了,每天睁眼就想辞职,可看着房贷车贷账单,那句"不干了"在喉咙里转了三圈又咽回去。烟灰掉在西装裤上烫出个洞,他突然觉得这洞跟自己挺像——表面光鲜,里头早被烧穿了。

健身房前台的小哥打着哈欠刷手机,相册里全是会员打卡照。有个姑娘特别显眼,去年办卡时信誓旦旦说要练出马甲线,结果来了三次就再没露面。小哥翻到她昨天发的朋友圈:九宫格美食照配文"富养自己从美食开始",最中间是杯全糖奶茶。这场景他太熟悉了,就像那些办了年卡却把跑步机当晾衣架的人,总爱把"对自己好"挂在嘴边,身体却很诚实地往反方向跑。

李医生值完夜班准备交班,急诊室又推进来个小伙子。二十五岁的程序员,加班时突然晕倒,血糖低到测不出来。小伙子醒来第一句话是"我方案还没保存",把李医生气笑了:"你们这些年轻人,拿命换钱的时候挺大方,轮到睡觉吃饭就抠搜得要命。"病历本往前翻三页,上个月还有个姑娘因为熬夜追剧引发耳石症,吐得昏天黑地还惦记着爱豆直播。李医生摇摇头,这些病例都能出本书了,名字就叫《当代青年迷惑行为大赏》。

小区楼下的煎饼摊主老王五点就出摊了。他总能看到两种晨跑的人:一种是头发花白的大爷大妈,跑得那叫一个虎虎生风;另一种是顶着黑眼圈的年轻人,跑两步就喘得像拉风箱。有个戴眼镜的小伙子让他印象深刻,去年这时候跑得跟要断气似的,现在居然能边跑边跟人唠嗑。后来才知道,这小伙是查出脂肪肝被医生吓的,现在雷打不动每天跑三公里。老王给他摊煎饼时总多磕个鸡蛋,这年头,懂得疼惜自己的人越来越少了。

心理咨询师林姐的记事本上写满了"讨好型人格"四个字。上周来的访者小张让她特别心疼,这姑娘能把所有人的生日都记住,却总忘记自己对百合花过敏。林姐问她为什么不敢拒绝同事的拼单请求,姑娘捏着衣角说:"怕他们觉得我小气。"这话让林姐想起另一个客户,那个因为不敢拒绝相亲对象,硬着头皮吃了三年海鲜过敏药的傻姑娘。咨询室里永远不缺这样的故事,就像永远有人把"富养"理解成朋友圈的精致摆拍。

夜市卖炒粉的老陈见过最离谱的事,是有个西装革履的小伙子在路边吐得稀里哗啦,吐完掏出手机看了眼,又摇摇晃晃往KTV走。老陈拉住他:"兄弟别喝了,脸都绿了。"小伙子摆摆手:"王总还在里头呢,这单不喝就黄了。"结果第二天老陈就在急诊室门口看见了他,听护士说酒精中毒,洗胃时还在念叨合同编号。老陈的炒勺敲得铛铛响,这年头,有些人把命活成了二维码,扫来扫去都是别人的需求。

图书馆管理员赵阿姨特别爱观察自习区的人。有个穿红裙子的姑娘每周六准时出现,雷打不动地看两小时书,然后去游泳馆。赵阿姨有次忍不住问她怎么这么自律,姑娘笑着说:"以前我也是躺尸族,直到有次体检报告把我吓醒了。"现在这姑娘成了图书馆的活广告,那些抱着手机来假装学习的大学生,看到她认真记笔记的样子都会默默放下手机。赵阿姨觉得,真正的富养大概就是这样,像棵植物知道什么时候该晒太阳,什么时候该浇水。

深夜的出租车司机老刘最懂城市的另一面。他拉过凌晨两点从酒吧出来的浓妆姑娘,上车就脱了高跟鞋揉脚;也载过在后座偷偷抹眼泪的销售经理,电话里还笑着跟客户说"不辛苦"。老刘的车上常备着矿泉水和小毯子,他说这些人啊,白天光鲜亮丽得像个人物,夜里全现了原形。有回等红灯时,他听见后座小姑娘跟朋友发语音:"今天花了半个月工资买包,终于感觉配得上我们公司了。"老刘差点没忍住回头告诉她,二十年前他拉过个女老板,穿着二十块钱的布鞋,谈的是上亿的买卖。

小区门口修自行车的老吴有双火眼金睛。他记得每个来打气的人,特别是那个总骑共享单车的小伙子。去年这小伙骑车像要散架,现在链条油光锃亮,车座高度调得恰到好处。老吴后来才知道,小伙子是听了医生建议开始骑车通勤,脂肪肝从重度变轻度。有天下雨,小伙子来躲雨,老吴看见他手机屏保是张体检报告,各项指标旁边画着笑脸。这比那些开着豪车却三高俱全的老板强多了,老吴想着,给小伙子的车链子又加了滴油。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