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激化!杨仪挖苦岳云鹏唱技,郭德纲强势护门徒,刘德华受牵连
岳云鹏这次叫“非要唱”的演唱会,原本应该是一场高兴事。
票一溜儿就售光了,连续两晚上都座无虚席,场场人满为患。
正是这一次“出圈”的尝试,不光引来了圈里的质疑声,还把之前藏着的恩怨,全都撕得干干净净。
这次一开唱,没留神,就把郭德纲、杨议、甚至刘德华都牵扯进去了。
1
相声圈的人呀,从来都不藏着掩着自己的嘴,有的纯粹靠嘴吃饭,有的则靠嘴帮倒忙。
杨议啊,是杨少华的小儿子,电视上“杨光”那个角色的扮演者,也是在直播间里挺有段子的。
在这回和德云社的事儿里,他不再仅仅是个演员,而是直接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岳云鹏的演唱会在北京开了,表面看就是一场普通的演出,但实际上更像是他自己对梦想的一次实现。
作为从相声起步的他,一直梦想着能够登上更宽广的舞台。
他说这是他从小的梦想,一直喜欢唱歌,想要把自己唱给大家听一次。
这个说法挺直白又感人,轻轻松松赢得了一批粉丝的喜爱。
不是一时兴起的,他早就多次在春晚舞台上亮过歌喉了。
不过,对于这场打破传统界限的表演,确实不是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杨议一开口直播,现场的氛围立马就变得不一样了。
一份调料,一份滋味。
这句话虽然没点名人是谁,但大家都心照不宣,知道说的就是他。
他觉得岳云鹏没有什么唱功,演出的曲目也没有新意,根本不能算作一场真正的演唱会。
而这些观众竟然花的钱,反倒比凤凰传奇巡演的票价还要贵。
这样的票价和演出内容的差距,让他心里挺不舒服的,觉得挺不值的。
话一说完,德云社就马上出来表态了。
郭德纲师傅向来挺护短,这次虽然没直接点名,但话里的分量也挺重。
又不是去偷东西,喜欢唱就唱呗。
说说中,既带着护着徒弟的心思,也流露出那点不想认输的倔劲。
2
杨议的这番评价,可不是碰巧说出来的。
其实在“七月风波”那会儿,双方之间的矛盾就开始显现了。
那时候,德云社的郑好在直播里,直接用“下三烂”这词来形容杨议。
争议一下子变得激烈起来,杨议立马在直播里反击,还点了郭德纲的名。
他直接质问德云社为什么没人站出来道歉,还把郭德纲称作“小黑胖子”。
这事一时间在相声圈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虽然郭德纲没有做出回应,但那裂痕已经藏不住了。
杨少华离世那会儿,郭德纲也送上了花圈,还在深夜里发了调侃悼念的微博,外头的人都觉得他们俩又和好了。
不过,这次演唱会引发的争议说明,表面上的和睦,其实没能掩盖两人内里的矛盾。
哪个人该去参加综艺?谁又有资格举办演唱会?谁被认为是“艺术传人”,而谁又仅仅是流量明星?
这些问题在相声圈里争了好多年了。
早在2018年,郭德纲带着德云社的弟子参加《欢乐喜剧人》的时候,就激起了一些传统行业人士的不满情绪。
有人觉得他们是在“炒作艺术”,也有人说他们“破坏了规矩”。
不过市场的反应可就直白了,那一年,德云社的票房居然逆流而上,涨了30%。
那些自认“守艺”纯正的相声团体,反倒在茶馆里为五十块钱的茶水费犯愁。
现在岳云鹏办演唱会,实在就是这类跨界尝试的一次延续啦。
唱得怎么样先不提,有人愿意买票,说明市场还是存在的。
不管你怎么看,年轻人愿意花钱买情感体验,这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用数据告诉我们的事实。
据中国曲艺家协会的调查显示,25岁以下的观众中,有超过六成的人更喜欢那些新颖的演出方式。
传承老传统相声固然重要,可别忘了得跟得上市场的节奏呀。
德云社偏向市场化发展,而传统老派呢,基本是守住艺术的底线不动摇。
两边不搭眼,就像水火不相容一样。
这些矛盾的背后,归根结底都是“饭碗”这事儿在作祟。
杨议曾推出过“相声网课”,每节课卖298元,强调“传承”这个主题,但效果嘛,似乎不怎么让人满意。
反观德云社的现场演出,几乎都是一票难求,座无虚席。
见到这种反差,放在谁的心里,那得是五味陈杂,哪能只是单纯的感觉呢。
3
郭德纲那句“刘德华能唱歌演戏拍电影,岳云鹏为什么不行?”反倒把原来的戏码变成了一场“较量”。
这话虽然算是护短,但也难免有点失了底线。
刘德华,可说是天王中的顶尖人物。
出道快几十年了,发行过很多音乐专辑,无论是表演还是唱功,都是一流的水平。
岳云鹏虽然人气不错,靠那首《五环之歌》在网上火了一阵,但少有自己的原创作品,演出大多是翻唱或者互动环节。
两个根本没法比,完全没有可比的基础。
网友们很快就戳到郭德纲这话的痛处,纷纷开玩笑:有人说“师父夸徒弟,情有可原”,也有人调侃“岳云鹏连五线谱都不懂”。
更有人问:要是大家都走这条路,那传统的曲艺还能剩下啥呢?
虽然说原因很重要,但在演出圈儿里,往往都是排在最后一位,反正观众想买票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岳云鹏的两场演唱会门票,十分钟不到就全部卖光了。
现场的观众情绪特别火热,有不少粉丝全程跟着唱得不亦乐乎。
就算不算正式的演出,也让现场的观众觉得很有参与感,情感上也得到了满足。
说它更像是粉丝的狂欢节,倒不如叫作一场音乐会。
这场热闹还没完呢,郭德纲还说了,岳云鹏接着还会连续开七八场。
虽然批评和争议还在继续,但从票房的情况来看,这样走好像挺有希望的。
这场争论,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其实并不那么关键。
重中之重在于,它反映出了传统艺术和现代市场之间撞击碰撞的那一幕。
有人坚持到底,也有人愿意试一试。
这两条路都没有对错,只是各自的决定不同罢了。
郭德纲把鼓曲社带进人民大会堂,也证明了创新和传承其实可以一齐弄得妥妥的。
要是老是纠结着“穿大褂能不能拿话筒”,那可是耽误了不少好机会哦。
现在观众的平均年龄也是一年比一年小。
2010年的时候,相声的主要听众平均年龄还得45岁,到2023年,这个数字已经掉到28岁了。
这算是个暗号,也是个提醒。
在相声圈,要是再不好好突破自己,年轻一辈恐怕就真的不愿意插手了。
岳云鹏引起的这番争议,看似是演唱会上的小风波,其实暗藏着整个行业的一次深刻反思。
从茶馆到万人体育馆,舞台的变化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气势;台词也由单口表演变成了融合说唱的多元形式,这个行业正面对着一个不得不经历的阵痛岁月。
观众用行动明明白白地告诉演出者:他们不反感创新,只是不喜欢那种敷衍了事的态度。
岳云鹏可能算不上唱歌界的大佬,但他心里清楚观众到底喜欢啥。
杨议虽然可能坚持住了某些底线,不过他忘了观众到底是为了啥而来的。
真正值得争得,并不是舞台上的花样,而是内容有没有用心。
结语
岳云鹏的头一次演唱会,在调侃声和掌声夹杂中结束了。
杨议的那些批评,实际上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而郭德纲的护短,不仅体现出师徒之间的深厚感情,还像是在赌市场,呢。
到底谁对谁错,大家心里清楚,掌声就是最真实的答案,不会骗人的。
真正能站在台上的人,不一定是说得多的人,而是那些让观众愿意为他买单的那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