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舰载六代机?中国西北上空战机曝光,外形与西工大专利图高度吻合
模糊照片惊动五角大楼! 中国第三款六代机试飞照外泄,西工大专利竟成“剧透”?
一张黄昏时分拍摄的模糊试飞照,让美国《战区》网站连夜发文——中国西北试验场上空掠过的无垂尾三角翼战机,极可能是全球首款舰载六代机!更让军迷沸腾的是,它的外形与西工大两年前公开的变后掠翼舰载机专利图几乎一模一样:锯齿状尾部、兰姆达机翼、隐藏式喷口,连腹部弹舱的线条都如出一辙。 外媒惊呼:“我们还在为NGAD预算吵架,中国竟试飞了第三款六代机? ”
无垂尾+可变后掠翼:航母起降的终极答案?
从照片细节看,这款新机彻底颠覆传统舰载机设计。无垂尾三角翼布局将雷达反射面积压到极致,宽间距双发布局暗示着大容量弹舱与超长航程。 但最关键的突破在于可变后掠翼——低速起降时展开机翼增强升力,超音速巡航时收缩后掠角减少阻力。 西工大专利曾详解其原理:通过机翼根部铰链结构,30秒内完成15°至70°的后掠角度切换,完美平衡航母低速操控性与高空高速突防需求。 对比美军F-35C着舰时需依赖复杂增升装置,中国新机用机械美学破解了舰载机“既要慢又要快”的死结。
三机竞标:沈飞、成飞、西工大的“三国杀”
当美国NGAD项目还困在PPT阶段,中国已让三种六代机构型实飞上天
无人机还是有人机? 外媒争论撕裂真相
新机试飞时,伴飞的运-8预警机引发猜测:这莫非是歼-36的无人僚机? 但分析照片数据后,质疑声四起——翼展与歼-36相当,空速管尺寸远超验证机标准,若真是无人机,其造价可能比有人机还高。 更直接的证据来自座舱结构:前机身比歼-50长40%,若仅为无人机,完全无需如此冗余的空间设计。 西工大团队曾透露:“六代机的本质是有人/无人模式自由切换。 ”这暗示新机或许是双模式舰载机:日常巡逻用无人模式节省人力,关键任务切回有人模式掌控全局。
西工大逆袭:高校方案如何撼动军工巨头?
没人料到,一所大学竟能主导六代舰载机设计。 西工大的王牌是两项颠覆性技术:
外媒破防:从“技术抄袭”到“中国定义规则”
五角大楼报告曾坚称“中国需窃取变循环发动机技术”,如今却被新机腹部进气道狠狠打脸——其蛇形弯曲结构使红外信号降低90%,连美军NGAD都未实现。 日本军事专家哀叹:“F-35在东海就像裸奔。 ”最扎心的是研发效率对比:美国国会为NGAD的350亿美元预算吵了两年,中国三款原型机已累计试飞超200架次。 网友神总结:“以前中国追着F-22参数改设计,现在美军盯着中国照片猜性能——攻守之势异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