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乌谈判又起波澜,泽连斯基拒去莫斯科,欧洲提议新场地
普京跟泽连斯基,终于又把棋盘摆上桌面。这次局面,比谁都清楚:桌子一头坐着特朗普,另一头是普京,剩下一个椅子,轮到泽连斯基了。刚在美国白宫,“特泽会”刚落幕,欧洲七国政要挤在一张桌子旁边,特朗普跟泽连斯基就俄乌停火细节你一言我一语。不出意外,特朗普直接给普京打了电话,三个人隔着电话线把俄美乌会谈达成一致。这一幕,新闻里看着都带劲,感觉像世界历史课本里走出来的场景。
大家关注点全在会晤地了。普京特别直接,来莫斯科见面,坦率坦诚,把话摆这里。特朗普没意见,普京更不用说。镜头拉向泽连斯基,拒绝。欧洲七国政要纷纷觉得在莫斯科搞不妥,场外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建议来欧洲,同时再搞个“四方会谈”,欧洲也来坐。这来回拉锯,明面上谈判,桌下都拿算盘比划。谁都想多占便宜,国际博弈就得这么打。
白俄罗斯那边立刻表示,这地皮随便你们用。“你们不是还在明斯克签过停火协议吗?”意思就是场地中立,而且跟俄罗斯还亲。网友弹幕讨论热烈,立马“建议中国也来办一下”,看看架势谁都想世界大咖聚北京,但其实想多了,这次不可能高攀。三方会面地,最后大几率还是白俄罗斯或者哪个欧洲小国——匈牙利、瑞士这种,谁都知道,中立场地不是摆摆样子,主要看谁先“打个样”,为谁站台。
转回来就要看核心问题:普京态度摆明,为什么泽连斯基不敢去莫斯科?人们都在问,怕的是什么?其实,不用猜,谁都心里有数。
第一,安全这道坎过不去。这场仗打到现在,泽连斯基频频传出遇袭、暗杀未遂,乌克兰国内各种不满他的人又多,俄方主战的更不少。真要泽连斯基踏进莫斯科,就算身边铁桶护卫,出点纰漏,结果不是简单个人的事。不是乌克兰领导人遇险那么简单,甚至可能让整个战争剧本直接重写。美国、欧洲会火速“震惊”,俄方反应也许更难预测,反正没人能保证,连电视剧编剧都不敢设计这种桥段。舆论全都盯着,“去莫斯科就像走入老虎窝”,外媒评价一点不夸张。
第二,谈判桌子上的局势谁都懂,主场就是主场。川普跟普京商量40分钟,电话内容外人也听不见,到现场,莫斯科一上来,氛围、人脉、节奏、流程,谁先端茶倒水,谁先翻文件,细节全都算数。俄罗斯人这方面天赋技能,冷静老练,东道主优势,心态上就把泽连斯基压一头。欧洲人和乌克兰这帮人去莫斯科,从心理上总觉得,这坑里可能提前埋东西。俄乌本来就敌对,谈判桌另一面就是宿敌,对方气场叠加,手抖也正常。圈套不圈套没人知道,担心绝对是真的。信息谁流出,谁会突然“有力证据”曝光,都算在心头。我看评论区不少人调侃:信息不对称现场体验课,乌克兰绝对不想亲自试试。
还有最隐蔽的,名誉风险,国内压力。这事只有做总统的人懂。泽连斯基从上任第一天起,背后支撑他的是国内舆论、欧洲盟友,还有美式逻辑。說乌克兰被侵略,坚决不能示弱,这种政治正确每次出现都捆手捆脚。真去了莫斯科,不管谈出来什么结果,乌克兰网友不买账,民众压力山大:你去莫斯科,是不是变相认输?是不是被西方架过去做牺牲品?一堆骂声甩脸上,政敌等着抓把柄,舆论瞬间黑翻天。曾经打仗动员的那种民族情绪,去到俄罗斯“敌国”大本营谈判,怎么都讲不通。名声一下毁,只能自认倒霉。凡事怕就怕问心无愧,民意随时能反转。
仔细想想,大家也不能说泽连斯基懦弱。这道选择题,换谁都两难。一个场地信息全被东道主掌控,你安全没谱,自己国家人都不一定撑,看着全球媒体盯着,欧美盟友还在背后念叨要“战略自主”。去不去,都是坑。马克龙那句“来欧洲”,说白了就是多给自己一点家底,多拉个欧洲盟友当后盾。白俄罗斯的提议,历史包袱也有,明斯克协议大家记得清清楚楚,那会俄乌美欧怎么闹的,白俄罗斯那气氛更像冷战复古现场。网友喊一喊“去中国”,其实知道不现实,也就是给自己找乐子评论弹幕多点调味。
看现在谈判格局,全球都看明白了:俄美乌矛盾没消,大家都想停火,但谁都不想先虚心;表面是赶着世界和平,背后比的是安全、舆论、主场、信息控制、政治面子一项不少。大国博弈拉满,谁都不想认怂。特朗普也好,欧洲七国政要也罢,更多还是棋盘上的角色,真正决策还是在于双方的博弈底线。
现在谁都猜不出三方会见最后到底选哪。白俄罗斯有可能,欧洲小国也一样。真正打破僵局那一刻,不是靠一个会晤地点,而是看谁能忍,谁能让,谁还能演下去。意气、利益、舆论、现实打包一起,“戏台子搭好了,谁敢第一个跳上去”,谁能接得住被全世界放大镜盯着的考卷。
世界和平三字说起来容易,桌上讨价还价才最难。外面人说得轻松,里面人比拼的,就是那点最本真的底气。泽连斯基当下没选去莫斯科,这局面不意外,理解,也没有人会真站出来说他错。只不过全球热点就爱看这种悬念,谁让权力场里,每个人的安全与面子,都是最硬的筹码。
这一场俄美乌三国大戏还得演下去,谁是谁非、谁主沉浮、谁先认输,都要等戏演到一半再见分晓。观众席上坐满了人,瞪着眼看下一幕怎么翻篇。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