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的焦煤长协价刚公布,山西煤矿的报价单就惊呆整个市场:主焦煤降150元,肥煤降200元,1/3焦煤最高跌了210元!焦煤期货应声跳水,盘面价格砸穿年内新低。

就在焦煤“跌跌不休”时,钢材贸易商们却摩拳擦掌:螺纹钢价格要涨200-300元!成本塌了,钢价凭啥逆势起飞?答案藏在三场博弈里。

焦煤的“白菜价”背后,是钢厂和煤矿的生死拉锯

钢厂的日子不好过。建筑工地被南方暴雨浇了个透心凉,江西、广西的螺纹钢需求直接“趴窝”;华北高温又逼停施工,高考中考期间连挖掘机都得熄火。

可炼钢炉子不能停。247家钢厂的日均铁水产量还卡在242万吨高位,焦炭库存补了一轮又一轮,硬是把焦煤库存从矿场搬空了。

煤矿咬牙跟牌。蒙古国焦煤到厂价才1200元,比国产煤便宜50元,甘其毛都口岸的运煤车排成长龙。

山西矿商被迫降价:长协价熔断!焦煤现货砸向750元底线,可贸易商反而抢着囤货,就等钢厂限产政策落地,倒逼焦煤反弹。

关税大棒砸向家电汽车,钢厂却想“减产换涨价”

特朗普的国庆“礼物”到了。美国给越南转口贸易加征40%关税,中国机电产品瑟瑟发抖:30%关税箭在弦上,家电、汽车零件、机械出口首当其冲。

冷轧板卷最先“爆库”。华东仓库堆满卖不出去的钢板,5月热卷出口同比暴跌21.8%,500万吨间接出口订单悬了。

钢厂反手打“限产牌”。工信部刚给光伏行业“反内卷”定调,钢铁限产风声就传开了:8月华北环保限产、中钢协酝酿政策,连唐山烧结机都限产到70%。

钢贸商集体押注政策。螺纹钢现货悄悄涨了40元,期货持仓冲到244万手历史峰值,资金赌的就是“淡季炒预期”:只要减产够狠,钢价就能起飞。

成本塌了,利润薄了,可基建硬生生托住钢价

焦煤跌穿地板价,钢厂成本省下200元。可账本翻开来:1-4月吨钢利润才49元,5月赚得更少,大规模减产?根本没动力。

基建扛起需求大旗。第三批“两重”项目8000亿资金砸向电网、铁路,螺纹钢库存同比降了10%,虽然工地被雨浇,可钢筋还在往项目上运。

制造业冰火两重天。6月乘用车零售量涨15%,机械厂订单排到三季度;可空调厂被50%关税卡脖子,出口订单砍单三成。

钢厂咬牙调结构。短流程电炉厂废钢用量猛增32%,高炉铁水转产汽车板,建筑钢材减产保价,硬是在需求塌方区抠出利润空间。

黑色系的“反逻辑”狂欢,赌的是政策与现实的赛跑

焦煤跌到矿商亏本,钢厂却靠成本下沉喘了口气。

关税战压住出口,可基建和汽车板撑住半边天。

限产政策还没盖章,期货盘面已炒出300元涨幅。

这场博弈的底牌,藏在8月的华北限产文件里,要么减产落地托住钢价,要么需求崩塌带崩全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