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籽之痛让加拿大对华“变脸”,放开中国电车给西方盟友上了一课
加拿大农业部长麦克唐纳最近的一番话,可真是在渥太华掀起了不小的风浪。9月10日,他语出惊人,透露政府正认真盘算,是不是要削减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以此作为筹码,换取中方放宽对加拿大油菜籽的贸易限制。这话一出,立刻让人嗅到了加拿大对华贸易策略可能要变的风向,也折射出他们在盟友关系和自家经济利益之间,那份左右为难的纠结。
要知道,在此之前,加拿大可是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下了狠手,直接征收了高达100%的关税。这招,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更多是做给盟友看的“姿态”,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毕竟,中国电动车在加拿大市场那点份额,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可中方呢?没跟你玩对等报复,而是来了个“精准打击”。
油菜籽的痛,谁懂?
3月20日,中方迅速反制,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100%关税,还搞了反倾销调查和保证金制度,这等于是直接把加拿大油菜籽的大门给关上了。这一剑封喉,让双边关系瞬间紧张,也让加拿大政府开始重新掂量,这贸易策略到底划不划算。
这油菜籽,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农产品,它是加拿大经济的命根子啊!尤其对中部那几个农业大省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事。粗略一算,这油菜籽产业养活了加拿大约20万个家庭,每年能贡献约430亿加元的产值,你说重要不重要?
而中国呢,作为全球人口大国,对食用油的需求那叫一个旺盛。菜籽油在中国餐桌上可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人爱吃素油炒菜,菜籽油能占到食用油市场的28%。即便中国是全球第三大菜籽油生产国,年产量也不低,但国内产量只能满足六成多的需求,剩下的可不就得靠进口来补齐吗?
加拿大,正是中国最大的油菜籽供应国,足足占据了中国总进口量的42%。每年,这笔买卖能给加拿大农民带来约50亿加元,折合人民币257亿的巨额收入。这笔钱,几乎占了加拿大每年对华出口总额的近六分之一!过去,这可是典型的双赢模式:中国吃上菜油,加拿大赚到大钱。两国油菜品种相似,口味也搭,这贸易关系自然是铁得很。
家里的火,烧得慌
中方对油菜籽加征关税后,那影响真是立竿见影,从田间地头的农民,到压榨企业,再到出口商、货运公司,整个产业链上上下下,都感受到了切肤之痛,那股子焦虑劲儿,简直要冲破屋顶。这股巨大的压力,最终汇聚成一股洪流,直冲加拿大联邦政府。
九月初,加拿大政府虽然赶紧掏了3.7亿加元想补贴补贴,救救急,可这点钱,根本平息不了业界的怒火。加拿大油菜籽理事会主席克里斯·戴维森直接放话:“我们不寻求补贴,我们要的是市场!”这话掷地有声,意思很明确,我们要的是长久之计,不是你那点零时抱佛脚的财政援助。
加拿大西部几个农业大省的省长们也坐不住了,纷纷向联邦政府施压,要求赶紧想办法。一些加拿大政客也公开表示,干脆取消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换回油菜籽的市场准入。麦克唐纳部长9月10日那番小心翼翼的表态,什么“不能危及更广泛的局面”、“还没弄清中方具体要求”、“得征求各省意见”……这些话里话外,都透着政府在平衡国内农业压力、盟友关系和保守势力之间,那份如履薄冰的谨慎。
一直以来,加拿大汽车业在渥太华都有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加拿大可是全球第八大汽车出口国,2024年出口额预计能达到500亿美元。可它的汽车工业,主要都是外资车企在加设厂组装,像美国三大车商、丰田、本田、现代等等,本土品牌几乎没有,所以加拿大常被戏称为“美国车厂的北方组装车间”。这些车厂过去可没少游说加拿大政府,要求设置关税壁垒,好保护他们相对落后的产业,抵御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
风向变了,得看清
可近些年,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商品,包括汽车,时不时挥舞关税大棒,让加拿大汽车业的日子也没那么好过,它在政府面前的腰杆子,自然也就没那么硬了。这种内外夹击,让加拿大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在汽车行业和农业部门的利益冲突中,到底该偏向哪边。麦克唐纳部长就电动车关税问题发表的谨慎言论,正是这种国内政治力量和利益集团影响力重新洗牌的真实写照。
从加拿大国内市场来看,进口全球领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或者吸引中国车企来加拿大设厂,对加拿大来说,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遥遥领先,而加拿大自己又没有本土汽车品牌,这不正好可以借机发展自己的绿色能源产业吗?大量进口中国新能源汽车,对加拿大国内市场而言,无疑是利大于弊。
笔者以为
加拿大的这个例子,活生生揭示了它在战略自主性上的长期困境:既要顾及盟友的感受,保持政策一致,又实在扛不住因此带来的贸易反噬。麦克唐纳部长那句“必须确保不会危及更广泛的局面”,简直就是加拿大在盟友压力和自身经济利益之间,苦苦寻求平衡的真实写照。
这次贸易较量中,中方采取了“精准反制+持久谈判”的策略,目的很明确:既要有效打击对方要害,又不能把事情闹得太大,让人抓到把柄。中方的立场也很清楚:我们反制,是因为你们搞歧视性贸易措施,而不是反对贸易本身,所以,给有诚意的谈判,留足了空间。
眼下,欧盟、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其他西方国家,可都瞪大了眼睛,紧盯着加拿大和中国这场博弈。加拿大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贸易领域,一味地“选边站队”,忽视市场规律,最终可能只会让自己的国家经济付出沉重代价,甚至损害外交信誉。
渥太华的最终决策,将给其他西方经济体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在全球化和多极化的今天,学会理解并适应中国日益成熟的贸易策略,寻找基于公平和互利的合作空间,或许才是应对未来贸易挑战的关键,尤其当中国对商品的需求持续旺盛,而一些西方市场正面临结构性变化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