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放出信号:美联储的“大抽水”行动即将结束!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10月14日的讲话中扔下了一颗“政策炸弹”:持续三年的缩表计划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终止! 同时,他直言美国就业市场“下行风险加剧”,几乎为10月底的降息铺平道路。 这一表态瞬间引爆全球市场,美股上演V形反转,美元应声回落。
所谓“缩表”,是美联储缩减自身资产负债规模的行动。 简单来说,就是美联储把之前为应对疫情而疯狂“印钞”购买的国债和抵押贷款债券,通过到期不续买或直接抛售的方式,从市场抽回美元流动性。 自2022年中启动至今,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从9万亿美元峰值缩水至约6.6万亿美元,相当于从全球经济中抽走了一个“中型国家的GDP”。
这一过程被称为“量化紧缩”(QT),与加息一样是遏制通胀的利器,但威力更猛。 加息只是提高资金成本,而缩表是直接减少市场中的美元数量。 一旦过度,可能引发类似2019年的“钱荒”,当时隔夜利率飙升至10%,迫使美联储紧急放水。 鲍威尔此次强调“非常谨慎”,正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
鲍威尔此次讲话的另一重点,是明确指向就业市场的恶化。他提到职位空缺数下降、企业招聘困难缓解等迹象,表明“劳动力市场疲软已从边缘现象蔓延至核心领域”。 尽管政府关门导致官方非农数据缺席,但民间数据显示就业降温速度超预期。
这一判断直接支撑了降息理由。市场对10月29日至30日的议息会议降息概率预期已升至97%,几乎毫无悬念。 值得注意的是,这将是美联储在通胀仍高于2%目标的情况下的连续第二次降息,凸显其政策重心已从“单边抗通胀”转向“保就业防衰退”。
一边降息向市场注资,一边停止缩表避免过度抽水,这一操作看似矛盾,实则是美联储在经济走钢丝下的平衡术。降息旨在降低借贷成本、刺激经济,而停止缩表则是为了防止流动性突然枯竭引发金融市场崩溃。
鲍威尔特别强调,美联储的目标是让银行准备金维持在“略高于充足水平”。 当前美国银行体系的准备金规模约3.2万亿美元,虽远高于2019年缩表引爆危机时的1.5万亿美元,但近期回购利率攀升等信号已显示流动性压力隐现。
鲍威尔讲话后,美股三大指数盘中深V反弹。 道指从暴跌600点到收盘翻红,纳斯达克指数跌幅从2.12%收窄至0.76%。 银行股成为最大赢家,富国银行因业绩超预期大涨7%,花旗集团跟涨4%。 与此同时,美元指数跌破99关口,缓解了非美货币的贬值压力。
这一市场表现背后,是投资者对流动性紧张缓解的预期。若缩表真的停止,意味着美联储从市场抽水的力度见顶,长期利率上升压力减小,对企业融资和股市估值构成支撑。
鲍威尔坦言,当前美联储面临“没有无风险路径”的困境。 降息太快可能导致通胀反弹,但降息太慢又会牺牲就业。同样,缩表过早停止可能让通胀失去约束,但过度缩表则会掐断经济命脉。
这种两难折射出美国经济的复杂现状:GDP增速放缓至1.5%,失业率从历史低点升至4.2%,而核心PCE通胀仍徘徊在3%以上。 美联储的“双线作战”,正是在通胀未消与衰退风险加剧的夹缝中寻找生存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