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十大元帅,毛主席尊敬谁,喜欢谁,放心谁,器重谁,倚重谁?
十大元帅在革命岁月中,每个人都凭借自己独有的贡献和个性,与毛主席建立了坚不可摧的革命友情。这种友情不是简单的“敬重”或“喜爱”就能概括的,它包含了共同战斗中培养出的默契、对彼此才干的肯定,还有在各个历史时期积累起来的信赖和倚赖。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毛主席打心底里敬重的是哪位元帅呢?和哪位元帅相处起来最合拍呢?把重要任务交给谁最放心呢?最欣赏哪位元帅的军事本领并委以重任呢?到了关键历史时刻,又最常依靠哪位元帅来稳住局面呢?
在毛主席心里,最敬重的元帅就数朱老总了。
从井冈山会师开始,朱德同志就和毛主席结成了挚友与并肩作战的伙伴。一个专心带兵打仗,一个负责政治引领,他们共同为人民军队打下了坚实基础。朱德同志革命经历丰富,带兵打仗有一套,在军中声望很高,从打土豪分田地、抗日到解放战争,一直担任着军队的重要领导,被全军尊称为“总司令”。而且,朱德同志一直坚定地站在毛主席这边,支持他的革命理念。长征路上,面对张国焘想要分裂的举动,他坚定地说:“不管怎样,我和毛主席的革命情谊是断不了的。”这份坚定让他们的革命友情更加深厚。因此,毛主席一直对朱德同志满怀敬意,称他为永远的“红司令”。
毛主席和陈老总在一起时,气氛特别融洽自在,他对这位元帅很是看重。
陈老总为人豪爽大气,心胸开阔,浑身散发着文人的儒雅气息,尤其痴迷于诗词创作,这点和同样钟情诗词的毛主席一拍即合,有着说不完的共同话题。革命初期,陈老总因为对革命策略的理解不同,和毛主席产生过分歧,但当他意识到自己判断有误后,便毫无保留地向毛主席道歉,还诚恳地请求毛主席来主持相关工作。这份光明磊落和真挚坦诚,让毛主席对他极为赞赏。毛主席曾笑着跟他说:“就算你之前想法不一样,哪怕以后还有几次,咱们还是能一起奋斗的战友。”陈老总去世后,毛主席尽管身体不好,但还是坚持参加了他的追悼会,深情地说:“陈毅是位好同志。”
十大元帅里,罗荣桓是让毛主席最能安心把重任交给他的人。
罗荣桓是唯一一位参与过秋收起义的开国元帅,从那以后,他就一直坚定地跟着毛主席,在革命的路上,和党中央、毛主席的想法总是保持一致。毛主席曾夸他是“能和我一起干一辈子革命的同志”。罗荣桓在政治工作方面很有一套,对毛主席的革命理念理解得很透彻,执行起相关任务来也是又快又准。正因为毛主席对他无比信任,抗战时,把稳定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大事交给了他;解放战争时,又派他去东北这个重要地方主持工作,罗荣桓每次都完成得非常出色。罗荣桓去世后,毛主席写了一首悼念诗,里面“你现在不幸离开了人世,国家有难题还能问谁呢?”这句话,充满了对这位“让人放心的大将”的怀念和惋惜。
毛主席十分欣赏林彪的军事本领,还曾对他委以重任、充分信任。
在井冈山那会儿,年纪轻轻的林彪就显露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平时话不多,性格有点内向,可一到打仗的时候,就变得特别勇猛,决策起来毫不含糊,指挥战斗也很有条理,这很快就被毛主席看在眼里。毛主席很欣赏他的军事本领,慢慢地就把更重的担子交给他,让他先后做了红四军的军长、红一军团的军团长,让他成了红军里一个很重要的军事头头。林彪也没让毛主席失望,在战场上打了好几场胜仗,而且在革命最要紧的时候,他坚定地支持毛主席,跟着正确的革命路线走。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对他更加看重,甚至把他当作重要的接班人来培养,给了他很多重要的领导工作。可惜啊,后来林彪没走对路,偏离了正确的革命方向,最后走上了歧途,这真是历史上的一大憾事。
在关键的历史时刻,叶剑英元帅是毛主席最信任、能担当重任的人。
毛主席曾以“诸葛一生谨慎行事,吕端遇大事头脑清醒”来称赞叶剑英,叶剑英的生平事迹也确实当得起这样的评价。他一直把革命大局放在首位,每逢关键时刻都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南昌起义前夕,他获悉敌人要对起义领导人不利,迅速将情报传递给贺龙、叶挺,为起义成功争取了先机;长征路上,他意外发现了张国焘试图武力分裂中央的密信,立刻向毛主席汇报,使中央得以迅速脱离危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那段特殊历史时期,许多老同志遭受冲击,叶剑英始终坚守自己的职责,协助周总理维护国家稳定,防止了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因此,毛主席在面对重大问题时,常常信赖叶剑英的判断和责任心。
前面提到的五位元帅,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做出的贡献,让毛主席对他们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和信任程度。还有另外五位元帅,他们在革命过程中也都留下了特别的痕迹,和毛主席因为革命事业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彭德怀元帅和毛主席很早就认识了,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他们彼此了解很深。彭德怀打仗特别勇猛,有啥说啥,为革命立下了大功劳,毛主席还曾用“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来夸他呢。不过,彭德怀性格直率,工作上有时会因为想法不同和毛主席争论几句,他们相处时多了些直来直去的真诚,少了点完全一致的默契。
刘伯承被大家公认为“军神”,他军事指挥能力高超,军事理论功底也十分扎实。他性格温和,淡泊名利,一心扑在军事工作上,为军队的发展和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和毛主席在工作上配合默契,彼此认可,两人的关系就像君子之间的交往,简单而真挚。
贺老总为人直率仗义,年轻时靠“两把菜刀闹革命”拉起了一支队伍,给红军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毛主席很认可他的革命经历和贡献,对他也十分敬重。但贺老总读书不多,和毛主席在诗词等精神方面的交流不多,他们俩的情谊更多是革命战友间的相互支持。
徐向前当过红四方面军的总头头,指挥打仗很有一套,为革命胜利出了大力。但红四方面军之前被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带偏过,所以他和毛主席相处时,因为这段历史,多少有点隔阂。而且他性格比较闷,不太会说话,和毛主席私下聊得少,两人主要在工作上合作。
聂荣臻在革命时期承担了不少关键任务,但当他掌管总参谋部时,毛泽东觉得他汇报工作不够迅速,聂荣臻因个性使然没多做辩解,这让他们之间有了点小隔阂。后来,毛泽东让粟裕来接任总参谋长,他们之间的亲近感也就不如从前了。不过,聂荣臻在新中国国防科技“两弹一星”项目中功不可没,毛泽东后来也称赞:“聂荣臻是个优秀同志,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十大元帅和毛主席之间,不存在绝对的“亲密”或“疏远”,都是一起干革命结下的深厚感情。有的是一起打仗的敬重,有的是写诗唱和的欣赏,有的是把大事托付的信任。每一种感情背后,都藏着当年革命时的艰难。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