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三世把脸凑近那幅刚修好的《创世纪》时,梵蒂冈的灯打得极亮,像给壁画加了一层柔焦滤镜。

老头儿看得太认真,差点忘了自己头顶还悬着米开朗基罗四百多年前的天顶画——这一幕被直播镜头逮个正着,弹幕里飘过一句“国王也怕仰头掉下巴”,点赞瞬间破万。

没人想到,英国君主登基后的第一次宗教外交,居然靠“抬头纹”先出了圈。

可真正的戏码在隔壁的小厅。

教皇把庇护九世勋章别在他胸口,金属咔哒一声,像给老牌帝国上了个新纽扣。

勋章不稀奇,稀奇的是数字:全球在世的国家元首里,只有十二个人胸口挂着这枚小圆牌,英国君主里他是第五个。

前四位早成了教科书里的黑白照片,查尔斯却还得在直播里练习微笑,毕竟收视率比戴安娜那趟少了三成——观众滑走了,历史不会。

卡米拉没凑这波热闹。

她站在西斯廷教堂外的冷风里,四层珍珠项链贴着锁骨,像给脖子加了一道百年历史的软甲。

珠宝专家在电视边角里科普:那是玛丽王后留下的老货,上次公开露面还是1936年。

镜头扫过,弹幕突然安静,有人留言“原来老了也可以闪”,一句话把珍珠的冷光捂出了温度。

没人提她没戴黑纱——梵蒂冈早把这条规矩放进了“可选”栏,她却照旧披上,理由简单:都这把年纪了,懒得挑战传统,省得回头被小报写成“叛逆奶奶”。

对比照是媒体最爱。1985年的戴安娜二十七岁,白裙配情人结珍珠,笑得像刚拆礼物;今天的卡米拉七十七岁,一身黑呢外套,嘴角收得紧。

时尚博主把两张图拼在一起,标题却不敢用“碾压”这种词,只写“时间两条平行线”。

评论区最高赞说得好:一个被拍成童话,一个被拍成说明书,可说明书才是大多数人最后要读的版本。

真正的话题被藏在了官方通稿的第七段:查尔斯跟教皇聊了四十五分钟,主题不是经文,而是“气候难民”——太平洋上那些因为海水涨潮而被迫搬家的村子。

记者会后,英国代表团悄悄给梵蒂冈递了一份清单,上面列着英国打算接收的难民名额,数字不大,却足够让本土小报明天骂一版。

国王没躲,他连勋章都敢戴,还怕几句骂?

毕竟帝国缩水成岛国,面子只能靠一颗颗小纽扣往回捡。

回程的专机起飞时,罗马刚入夜。

舷窗里的查尔斯把勋章摘下来,放进天鹅绒小盒,动作轻得像收好一只老怀表。

机舱灯暗下来,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也许只是盘算落地后给花园里的玫瑰浇水——直播镜头拍不到的地方,国王的生活和退休大爷差不了多少。

倒是有个细节被随拍记者记下:他把小盒塞进内袋前,指腹在勋章边缘蹭了一下,确认那行拉丁文还在,“PAX”三个字母凸出,像给接下来要面对的议会质询提前按了个静音键。

飞机穿过云层,珍珠项链躺在卡米拉的随身包里,黑纱折得方方正正。

四十年前的童话早已散场,剩下的不过是两位老人把历史当围巾,一圈圈绕紧,抵御高空上的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