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名宿说了句大实话:不要跟美国攻击中国,惹怒他们会被孤立
这年头,你要说啥事儿最能体现世界的参差,我提名一个42块钱包邮的毛绒玩具。你敢信?就这么个小玩意儿,居然能让国际滑联这种浓眉大眼的机构连夜发声明,说要搞个“深入调查”,阵仗大得跟要查什么惊天大案似的。这剧本,放眼整个体育圈,都属于相当炸裂的存在。
时间拉回到10月25号,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杯,冰舞赛场。咱自家的小将任俊霏/邢珈宁,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地滑完,正在等分区喘气。花滑这项目,老粉都懂,比赛结束往场里扔礼物,那是百年不变的传统,跟相声听完喊“噫”一个道理,都是捧场的表现。那天冰面上也是“下”了一场五彩斑斓的“礼物雨”,玩偶、鲜花,啥都有。两个小孩儿也挺实在,在礼物堆里刨来刨去,扒拉出一个印着“DF-61”的毛绒玩偶,拿起来对着镜头一顿显摆,还模拟了一下发射轨迹。青春嘛,就是有点虎。
结果,太平洋那边有人当场就不乐意了,仿佛天塌了一样。某些美国网友和媒体,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瞬间炸毛,说这是“政治挑衅”,是“别有用心”。好家伙,那想象力,不去写小说都屈才了。各种投诉信雪花似的飞向国际滑联,恨不得立刻把咱们这两个小将“开除球籍”。
说真的,成年人的世界有时候脆弱得像张纸。一个粉丝突发奇想的小礼物,隔着一个大洋,就能被解读出世界末日般的危机感。国际滑联估计也是被这阵仗给搞懵了,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官僚主义精神,火速发了个声明,表示“遗憾”和“调查”。查啥呢?查玩偶里的棉花是不是新疆的?还是查设计师的祖上三代?这操作,突出一个魔幻现实主义。
就在这帮人上蹿下跳,自导自演一出“正义审判”的大戏时,一个声音从北边传了过来,瞬间给这场闹剧注入了一丝黑色幽默。俄罗斯那位78岁的花滑教母,塔季扬娜·塔拉索娃,发话了。这位老太太是谁?这么说吧,她学生拿的奥运金牌,比有些人吃过的盐都多。她老人家向来是个直性子,一句话就把窗户纸捅破了:“他们(中国)也许只想给DF-61打个广告。我们不要跟着攻击中国,否则把中国惹怒了,我们就彻底孤立无援了。”
你听听这话,多实在,实在得都有点心酸了。这哪是在聊体育,这分明是在讲生存法则。塔拉索娃是什么人物?在国际体坛这个名利场里摸爬滚打了一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她太清楚,尤其对于今天被西方世界全方位“拉黑”的俄罗斯体育来说,“孤立”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所以她这话压根就不是说给我们听的,而是说给那些还在观望、还在犹豫、还在盘算着跟着美国摇旗呐喊能捞到什么好处的国家听的:别傻了,今天我们的下场,可能就是你们的明天。
你看,这事儿一下就从一个体育八卦,上升到了地缘政治的高度。一个毛绒玩具,就像个试金石,把各方的真实心态照得一清二楚。美国那边的“玻璃心”,是骨子里的不自信和“被迫害妄想症”在作祟。国际滑联的和稀泥,是典型的官僚主义怕担责。而塔拉索娃的“大实话”,则是一种被现实毒打过后的清醒——在复杂的国际关系里,有时候,面子不重要,站对队才重要。
其实最无辜的,还是那两个二十岁出头的小孩儿。在自家主场,拿了个粉丝送的礼物,高兴了几秒钟,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了别有用心之人攻击的靶子。这事儿本身,就是对奥林匹克精神最大的讽刺。难道以后运动员上场前,还得先开个新闻发布会,把粉丝送的每一件礼物都解释一遍来历和寓意?那不成比赛了,成鉴宝大会了。
这个“DF-61”玩偶,现在怕是已经锁定了年度最佳体育“周边”的宝座。它啥也没干,就静静地躺在那儿,却意外地撬动了国际舆论场。或许,在这个处处是“雷区”的时代,我们都需要塔拉索娃这样的“明白人”出来讲几句大实话。毕竟,比起那些虚伪的客套和伪善的指责,这种不加掩饰的现实主义,虽然刺耳,但至少足够真实。你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