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家#

当一个巨人想用三根绳子彻底捆死你时,你非但没被捆住,反而顺手把这三根绳子编成了一把能撬开他家大门的钥匙,这事儿你敢信吗?

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这就是过去几年发生在中国身上的真实故事。老美带着一帮小兄弟,从硬件(芯片)、工具(光刻机)再到金流(支付系统),布下了一个天罗地网,就想把我们彻底锁死在原地。那架势,真有点四面楚歌、命悬一线的意思。

可谁能想到,这第一根绳子,就被华为给硬生生挣断了。2023年8月,华为Mate 60 Pro毫无征兆地开卖,整个世界都懵了。这哪是卖手机啊,这简直就是对着老美的脸,狠狠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当时最戏剧性的一幕,就是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手里正好拿着一部Mate 60 Pro,那表情,真是五味杂陈。全世界的科技媒体都在拆机,都在分析,最后得出一个让他们难以置信的结论:里头的麒麟9000S芯片,是中芯国际(SMIC)用7纳米工艺造出来的。

要知道,这可是在没有最先进的EUV光刻机的情况下干成的。美国人本以为掐断了台积电的代工,华为就只能造砖头了,没想到咱们的工程师硬是靠着现有的DUV光刻机,用一种近乎“手磨”的方式,愣是把高端芯片给搞出来了。

这一下,直接打破了“中国造不出先进芯片”的神话。这根绳子非但没勒死我们,反而逼得我们练出了一身横练的筋骨。

芯片是造出来了,可问题又来了,造芯片的机器呢?这就牵出了第二根,也是最要命的一根绳子——荷兰ASML的光刻机禁运。

ASML在全球光刻机市场是绝对的霸主,尤其是高端的EUV光刻机,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老美一声令下,荷兰政府就把门关了,不光EUV不卖,连一部分DUV都开始限制。

这一下,是真把我们逼到了墙角。所有人都明白,没有自己的光刻机,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就永远挺不直腰杆。怎么办?只能自己干!一场被称为“造光刻机长征”的攻坚战就此打响,龙头就是上海微电子(SMEE)。

那段时间,各种消息满天飞,有说成了的,有说还早的。但根据行业里比较靠谱的说法,国产28纳米的浸润式光刻机确实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

这玩意儿一旦量产,虽然比不上最顶尖的EUV,但已经能满足国内绝大多数芯片的生产需求了,从汽车芯片到家电芯片,基本都能覆盖。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再是完全依赖别人,我们开始有能力自己造“印钞机”了。这第二根绳子,也快被我们磨断了。

科技战打得火热,另一边的金融战,更是暗流涌动。老美手里攥着SWIFT这个大杀器,想制裁谁就制裁谁。

最狠的一次,就是把俄罗斯的主要银行直接踢出了SWIFT系统,冻结了几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一下,全世界都看傻了,原来辛辛苦苦赚的钱,人家一句话就能让你动弹不得。

这第三根绳子,其实是套在所有国家脖子上的。中国当然也感觉到了寒意,于是,咱们自己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就开始从一个“备胎”悄悄地走向前台。

本来这事儿吧,推进得不温不火,毕竟大家用美元都习惯了。可老美这么一折腾,反而成了CIPS的最佳推销员。

紧接着,巴西、阿根廷、沙特这些国家,也纷纷跟进,在和中国的贸易里开始用本币或者人民币。大家都不傻,谁也不想把身家性命都押在别人手里。CIPS的“朋友圈”就这么越来越大,第三根绳子,也正在被我们一针一线地拆解。

前面这三件事,都是在重压之下的绝地反击,但真正把所有努力串联起来,形成“核爆”效应的,却是一个谁也没想到的意外事件。

主角是一家叫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公司,这是一家总部在荷兰的芯片巨头,但背后有中资背景。

去年10月底,安世中国给欧洲八家顶级的汽车厂发了一封邮件,内容很简单,也很霸道:想恢复芯片供应?可以,但报价单的货币那一栏,只能填人民币(CNY)。

这一下,欧洲人也懵了。宝马的采购部反应最快,当天就算明白了这笔账。宝马每个月在中国卖掉差不多4.7万辆车,账上趴着23亿人民币现金,这些钱以前换成欧元还得亏一笔汇差,现在正好,直接拿来买芯片,能装配45万辆车!不到两小时,盖了章的邮件就回传了。

大众稍微慢了点,也只用了一天半,就把手上的10亿美元信用证,改成了香港的离岸人民币额度,合同金额12亿。

消息一传开,那些没排上队的法国零部件供应商彻底慌了,满世界找地方换人民币。巴黎一家供应商为了把欧元换成人民币,硬生生被银行收了2.5%的汇差,急得在电话里直跳脚,说这比缺芯还贵!

这一招,简直是神来之笔。过去,人民币出海,主要是我们买石油、买矿石,沙特、巴西拿到人民币,转身就换成了美元,人民币在国外待的时间平均不到6天,跟“一日游”似的。

但安世这一搞,直接把人民币嵌入了欧洲汽车产业链的血液里。一辆车从生产到下线,加上账期,人民币要在境外流转超过100天,时间拉长了十几倍!

这一下,离岸人民币市场彻底被激活了。境外银行突然发现,有大把的人民币可以用来沉淀和拆借。

香港金管局的数据显示,那几天,离岸人民币的隔夜拆借利率直接翻了一倍。德意志银行更是帮宝马在中国发了15亿的“熊猫债”,利率比在欧洲发债还低,一堆亚洲的保险公司抢着买。

匈牙利央行更是直接把和中国的本币互换额度翻了一倍,行长公开说,就是要用这笔钱给本国企业提供人民币流动性。

你看,美国和荷兰辛辛苦苦布下的三道“绞索”,本想让中国彻底窒息。结果呢?芯片封锁,逼出了我们的麒麟芯;光刻机禁运,催生了我们的国产产业链;金融霸凌,壮大了我们的人民币支付系统。

最后,安世事件这记意想不到的“临门一脚”,把所有这些努力全都盘活了,一脚踹开了人民币国际化最难的那扇门。

美元霸权当然不会一夜之间崩塌,但当德国人开始为人民币的流动性支付利息,当宝马的债券开始用人民币计价时,那堵看似坚不可摧的墙,已经被撬开了一条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