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刷新闻,印度又放大招。继“光辉”、阵风到处宣传之后,这次直接叫板中国:规划要干出自己的“轰-20”,转身又盯上歼-36六代机,还不遮掩,说要把中国的模板直接照着抄。微博上网友都乐了,说这么多年模仿赛,看来看去,最拼的还是印度。实话说,放在全球军圈,印度的“自研项目”曝光度一直挺高,但真做起来,一只脚永远在PPT上悬着——这次连媒体都不遮掩:要有超远航程的大轰炸机、打完全境一圈还能返程,还具体细致地讨论怎么避开中国东风-26导弹覆盖范围,为了“全境威慑”,方案一写就是上百页,迁移机场、加强纵深,对外新闻稿满满美式教科书味道。

印度想搞轰-20不是新鲜事。印媒的腔调都很熟悉:直接上高举高打,要把“世界级轰炸机”造出来。提出的标准,航程得有12000公里,打哪都够。为了躲东风-26,起飞点摆南部,轰过去转一圈就回来,不必过境敏感区。这套路太眼熟,模仿美国把战略轰炸机藏后方,然后靠远距离补位,一纸规划就想干掉几十年技术差距。

可军圈都懂,搞轰炸机门槛多高,不是PPT说造就能造。中国轰-20还藏得严严实实,美俄也捂着玩。印方直接一步登天,后面靠的不是工业系统,是梦想加PPT。现场画面想象不出来,毕竟现实中自研飞机“光辉”到现在总装缓慢,又一堆外购零件,发动机要靠外援。要真落地,数字啥都敢写,工业体系就hold不住。

响得最响的六代机,印度这两年新闻一条接一条。前一天说“自研六代”,主打复合任务、超视距、高智能、全球突防,第二天就出现各种“竞标方案”,美英法俄随便拉,口号写得比谁都豪气。印媒真敢想,参照歼-36参数,强行要一份“自主方案”——目标就是全方位突破,最好还能顺便带动产业升级。可细看细节,全是外来件组拼,通信链路要买、雷达要包、发动机还靠合作。独立新闻分析一出来,网友清一色吐槽:这不就是买办模式,表面狂飙,实则核心件全靠别人。

中国搞歼-36,一步接一步,自研能力从歼-10到歼-20跳着进,什么隐身、推重比、航电、指挥体系,每年都在发新技术滚动升级。印度更像急性子,小步试探搞不出来,干脆跳过前面步骤,目标一设就是六代。现实却让人清醒:五代机自研还卡壳,连批量生产都慢,阵风还没交付完,苏-30升级进度年年跳票,每次亮相总要带着老外工程师。

抄袭逻辑太明显。歼-36代表新一轮系统级突破,全球都看。美国和各类智库给中国新机型关注极高,直接把东亚“下个十年空军格局”挂在天平上称。印度这次不再掩饰,关键性能全往上对标,超远航程,大载弹量,还必须“能突防,能打航母”,终极补救就是用战略轰炸弥补机场被导弹瘫痪的短板。按这个思路,印度南部大基地养着轰炸机,遇事全靠远距长腿,跳出东风-26射程,理论上无懈可击。军迷一眼看穿,这更像抽象画,实在落地,才知道门道深。

全国产发动机?国内这几年才刚量产,印度现在还在外合作。有印度媒体自己写:核心系统买不到,代理产品技术分级严重,关键环节总被卡壳。飞控、发动机、配套电子,全靠进口。新闻说得起劲,实际进展每年四季度就紧急开视频会议补漏洞。最近全球六代机项目,美、欧、日、英全都有,印度每次入场,配套材料真不缺,独立创新被提几百遍,却难脱买办框架。网友就喜欢拿“自主研发”辩论,看热闹。

飞机不是汽车,发动机、气动、综合航电、武器集成,每个环节都得全产业链爬上去。中国一步一个脚印,几十年研制,从歼-7、歼-8算起,绕地球跑了几十圈。印度现在PPT开得快,现实推进一步三停。动不动外包,技术合作会议频繁,签合同的时候“世界一流”,一转身核心技术还是别人在控制。所谓“12000公里打击”,铺出来感觉能环游地球,就怕真正落实到零部件调配、生产线改造,新闻一年比一年多,工厂速度几乎没变。

再说东风-26。全球公开信息,覆盖范围足够大,只要目标靠近北方基地,时间绝对来不及反应,转而把主力拉进南方,无非增加航程,紧接着燃油、维护、后勤、机库全翻倍。系统支撑不足,再长的航程、再大的梦想,最后可能落回原点。每年拉法尔表演环节,国产自研比例还是有限,真正技术壁垒,外包再多,能不能飞起来才是硬道理。天上飞,地面要扛,光有PPT撑不住天;美英新机多年研究都不敢拍胸脯答应的事,放印度身上,网友串场直接刷梗:“每年都是首飞年年在路上。”

几年前,亚洲军圈技术分层没那么明显,这两年直接拉开档次。中国完全自主链路推飞机,美国、俄罗斯少讲外协,英法合作也卡着技术门槛。印度努力追赶,愿景都写满了文件,就是兑现力跟不上。技术突破,如发动机、雷达、航电,中国一个型号出来,快速量产,数据大直观。印度各种联合体,签约仪式场景壮观,工程推进总有变量,大项目频繁延期。

六代机全球好多PPT,拉印度进来其实更多是拉合作分摊成本。真等实际落地,先进模型和原型测试,多年难见影。中国国内空军装备,每年新技术都落地,平台切换几轮,体系装备滚动。网友已经形成共识:中国稳、美国强,印度追进度模式,难以靠合作临门一脚。欧美六代机未来就算批量出来,印度想“买技术带整机”,现实一定又是减配,平台优势和出口红利,变成“强者的游戏”。

大局观拉回来看,印度要照搬中国路径,技术难度高,进度固有瓶颈。过去二十年自主装备交付,速度大家都有数。未来十年,只会分化更明显。空军代差不靠赌运气、PPT解析弥补,只能靠一环一环啃下来。中印在装备层面,结构差距越来越像科技体系里那条分水岭——一方自我进化,一方试图超车,真正能飞的,还是得看谁造得出来。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