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炒股用20万本金炒到现在市值100万。说起来可能有人觉得玄乎,但这事儿真没那么多传奇色彩。刚入市那会儿,我比现在的小年轻还毛躁,看别人晒涨停截图眼红得不行,听消息追热点跟赶大集似的,结果半年不到,20万本金亏得只剩12万。那时候我蹲在证券营业厅门口抽了半包烟,手指头把行情软件的K线图戳得直闪屏——红的时候心跳加速,绿的时候手直哆嗦,活像个大病初愈的人。

我师父那时候在隔壁营业部当投资顾问,五十来岁,戴副黑框眼镜,说话慢声细气的。我第一次找他聊,拍着桌子说“我要翻倍”,他把茶杯往桌上一放:“翻倍容易,保本难。你先说说,这钱是不是闲钱?要是急着买房娶媳妇,趁早收手。”我被问得一愣——确实,那钱是我爸妈攒的养老钱,我自己都没敢告诉他们全投进去了。那天他没教我怎么选股,反而给我列了张清单:每天看新闻联播半小时,记三个行业政策;把近三年牛股的财报翻一遍,标出共同点;每周只操作三次,不管盈亏都写总结。我当时心里犯嘀咕:这哪是教炒股,分明是练基本功。

后来我才明白,他这是怕我走歪路。那时候我总想着抓涨停,他却说“涨停板是给游资玩的,散户进去就是给人抬轿子”;我跟着大V买概念股,他指着研报说“这个公司现金流断了三个月,报表都做不平,你还信?”有回我亏了三万块,气冲冲找他理论,他翻出我写的总结:“你看,这周追的三个热点,有两个是媒体炒的冷饭,剩下那个连主营业务都没搞清楚。亏损不是坏事,至少你知道了哪些坑不能踩。”从那以后,我真就沉下心研究基本面,慢慢摸出门道——不是靠追热点,是靠看企业赚不赚钱、行业有没有前景。

现在市值100万了,我也没觉得多骄傲。前几天收拾书房,翻出师父当年给我的笔记本,边角都磨破了,上面记着他圈的重点:“股市是面镜子,照见的是你的贪心和恐惧”“慢就是快,别跟别人比收益”……这些话他从来没当面说过,都是我翻他的旧资料时发现的。有回同学聚会,有人说“你师父要是早教你两招,你能赚更多”,我乐了:“他要真教捷径,我早被套成股东了。”

我师父到现在都没收过我一份礼。去年他退休,我去家里看他,他正蹲在阳台给兰花浇水。我开玩笑说“师父,我现在能请您吃顿大餐了吧”,他头也不抬:“想学东西,就去菜市场转转,看卖菜的怎么算成本,看顾客怎么挑新鲜菜——股市里的人性,跟这儿一个样。”那天我蹲在旁边帮他剥蒜,突然懂了他为啥从不表扬我:真正的好师傅,不会让你停在“我做到了”的满足里,而是逼着你去想“为什么能做到”“还能怎么做得更好”。

现在我满50了,再过两年就办退休手续。前几天翻出老照片,看见二十多岁的自己在营业部红着眼眶的样子,再看看现在手机里涨势不错的持仓单,突然想起师父常说的话:“炒股炒到最后,炒的是心态;做人做到最后,学的是智慧。”我想好了,退休后就去师父住的小区租间房。他要是愿意,我就给他当“生活助理”——早上陪他去公园打太极,下午帮他整理旧书,晚上一起看财经新闻。不为别的,就想跟着他学点“没用的学问”:怎么把日子过踏实,怎么在涨跌里守住本心,怎么像他那样,一辈子做个明白人。

都说“名师出高徒”,可我觉得,真正的师徒不是谁教谁,是一起在人间烟火里摸爬滚打,把道理熬成日子,再把日子过成道理。我师父没说过“你是好徒弟”,但他用二十多年时间证明:跟着对的人,哪怕走得慢些,也能走到心里亮堂的地方。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