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在一次智库演讲中提出一个令人错愕的比喻。将中美关系比作公元1005年北宋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并称“宋朝选择支付岁币避免战争,是一种成熟而理性的战略”。这一言论迅速传入中文互联网上,引发轩然大波。

“宋辽模式”适用于中美博弈?中国网民炸锅的背后,其实是历史的共鸣,也是对现实战略分野的激烈回应。

一、宋辽协议被美专家“拿来主义”,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那是一场被动妥协

翻开史书你会发现,《澶渊之盟》并非什么“智慧外交范本”,而是北宋在被迫形势下的妥协产物。

当年赵恒亲征澶州,本已胜券在握。宰相寇准主张继续作战,但文官集团却在压力下急于“花钱买和平”。最终,北宋以每年三十万贯银绢的代价,换来边境暂时安稳,却也失去了战略主导权。

这不是什么战略理性,而是一种“主动缴械”式的和平。

试问:如果今天的中国面对美方极限施压也效仿“岁币外交”,会不会同样把战略主动权拱手让人?

中国人民当然不接受。

历史早已证明,买来的和平,往往是下一场屈辱的开始。

二、“澶渊之盟”不是今天的中国,中国不是“被封锁的北宋”

宋朝的衰败,本质是“文强武弱”的体制弊病,武将地位低下、军事训练荒废、财政过度依赖岁币外交。可如今的中国是什么样?

2025年,中国国防预算已达1.6万亿元,占GDP比重1.5%,连续十年稳定增长;

歼-20、歼-35、东风-17、东风-41等战略装备陆续服役,形成完整高端打击链条;

人民解放军多军种协同演训频率提升,台海、南海演练早已成为“新常态”。

这不是澶渊之盟后的北宋,而是拥有独立自主战略决断力的现代国家。

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不再是“兵强将弱”的宋军,也不可能在面对“边境压力”时妥协退让。台海演训、南海护航、钓鱼岛宣示主权,每一步,都是对澶渊之盟式逻辑的当代否定。

三、核威慑+经济互依:中美不是“辽攻宋守”,而是“双重牵制”结构

艾利森在比喻中最核心的误判,是将当下核时代的博弈与冷兵器时代的边防冲突类比。

2025年全球核弹头数量中,美国约5100枚,中国约600枚,但具备成熟的“二次核反击能力”。也就是说,一旦进入全面热战,无论谁先动手,都会遭遇灭顶之灾。

这就是核威慑逻辑的现实:战争不再是手段,而是战略极限。

2023年佩洛西窜台事件后,中国火箭军公开展示东风-21D“航母杀手”;2024年,东部战区多次环岛实弹封控,海军六艘055型驱逐舰同时在台岛东南、西南布阵。

这种精准威慑而非妥协退让,才是现代中国对“安全困境”的回应方式。

四、发展权博弈是核心,中国不靠“花钱换和平”,而靠“技术换地位”

宋朝的逻辑是“花钱买边境安全”,但今天的中国战略是“靠发展构筑安全底线”。

过去二十年,中国GDP全球比重从3.6%跃升至18%,制造业总值占全球近30%,成为无法被边缘化的世界枢纽国家。

这意味着:

西方封锁不了中国的崛起,只能延缓进程;

“卡脖子”换不来战略妥协,只会刺激技术突围。

以芯片为例,2019年中美贸易战中美国高调制裁华为,阻断EUV光刻机出口。但到2023年,国内光刻工艺实现7纳米量产,国产EDA软件开始小批量替代,长江存储、华虹半导体等企业逆势扩张。

“封锁什么,突破什么”正成为中国科研界的共识和自信。

五、和平发展是主动战略,不是“无奈选择”

宋朝的和平是被迫,军事不振、政治软弱、财政失衡。

而今天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是经过全球博弈之后的主动抉择。

1979年以来,中国没有主动发动任何战争。但这份“温和”不代表退让。相反,每当主权受威胁,中国从不含糊:

1996年台海危机,中国直接进行导弹试射;

2001年南海撞机,中国加快军事改革;

2022年佩洛西事件后,中国发布“三大禁飞区”,对台岛形成实控态势。

更重要的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RCEP区域自贸协议、金砖扩容,构建起以发展权为核心的新型国际秩序。

不是靠“岁币”,是靠“标准+市场+资源配置”。

中国是和平主义者,但不是和平主义的受害者。

写在最后:误读历史,就会误判对手;误判对手,就会铸成大错

《澶渊之盟》的比喻为什么会让中国网民炸锅?

不是因为敏感,而是因为这背后代表了一种企图让中国“低头认命”的心理模型。

试图告诉中国:

你太强会引发恐慌,所以你得“自我克制”;

你应该像北宋一样,识相一点、妥协一点、让利一点。

但问题是,今天的中国根本没有“妥协求和平”的制度基因。

它是一部自主工业体系下崛起的超级体量国家,一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制度组织能力,一个拥有战略自信的独立大国。

当你站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的歼-20下仰望,那不只是一个战机模型,而是一段千年博弈史的终结与开启。

今天的中国,不是澶渊之盟下那个“步步退让”的北宋,而是可以“以战止战”的战略型国家。

美国专家可以继续引用“宋辽”讲故事,但讲给谁听已经不重要了,历史的逻辑,已经不再按他们熟悉的剧本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