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访美前被警告:特朗普说错也别纠正,否则后果很严重!
韩国总统李在明还没踏进白宫大门,就先被美国专家上了一课:“哪怕特朗普把驻韩美军人数说少一半,把防卫费金额多报十个亿,你也千万别当场纠正他! ”——这条看似“丧权辱国”的建议,出自华盛顿智库韩美经济研究所主任斯奈德之口。 他拿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反面教材:今年2月,泽连斯基只因当面反驳特朗普一句,直接被轰出白宫,会谈彻底崩盘。 而此刻,李在明正带着35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和对美关税15%的“优惠价”,准备赴一场注定憋屈的鸿门宴。
李在明这趟美国之行,表面是谈“美韩同盟升级”,实则全是火药味。 出发前,特朗普早就抡起关税大棒等着他:8月1日起,所有韩国输美商品统统加征25%关税,而且这钱还得另算——之前美国对韩国钢铁、汽车等行业收的关税一分不能少,实际税率直接飙到30%以上。 更狠的是,特朗普在信里明晃晃威胁:“25%只是起步价,要填平美韩贸易逆差还差得远! ”
韩国人连讨价还价的余地都被堵死。 特朗普放了话:敢反抗? 比如提高关税报复,美国立马再追加25%;想绕道越南、墨西哥转运货物? 逮住一次就罚更狠。 半导体、汽车、钢铁这三个韩国命脉产业,上半年对美出口已经跌了3.7%,汽车出口更是暴跌10.8%。 李在明手里根本没牌,只能低头签协议:开放农产品市场,大米513%的天价关税防线彻底崩塌;承诺未来几年对美国砸下3500亿美元投资造船业,再采购1000亿美元天然气。 韩媒骂这是“城下之盟”,社交平台上“卖国”的声浪快把总统府淹了。
美国专家提前给李在明打预防针,不是没道理。特朗普的谈判风格出了名的“翻脸如翻书”,双边会谈中经常蹦出些没根据的数字或突发奇想的观点。 韩美经济研究所的学者们亲眼见过翻车现场:泽连斯基当初就是太较真,当场反驳特朗普“乌克兰别想进北约”的说法,结果两人吵到脸红脖子粗,不欢而散。 这次他们警告李在明:翻译的滞后反而是你的“护身符”,别急着回嘴,等午餐时关起门再让手下悄悄递纸条更正。
李在明其实早就想好了退路。 去美国前,他先绕道日本谈了两天,破天荒把“先日后美”的访问顺序颠倒过来。 在东京,他绝口不提慰安妇和劳工赔偿的历史旧账,反倒大谈韩日半导体合作、汽车产业链协同。 明眼人都懂:这是拿日本当跳板,想从安倍晋三那儿套点特朗普的底牌,顺便向美国表忠心——“看,我连最难啃的日本都搞定了”。
前脚刚登上去美国的专机,后脚他就往中国派了特使团。 前国会议长朴炳锡带队,揣着李在明的亲笔信直奔北京,出发日还特意选在中韩建交33周年纪念日。 信里写啥没人知道,但韩国总统府放风说“要传递重视经济合作的信号”。 毕竟韩国半导体出口60%靠中国市场,得罪中国的代价,李在明根本扛不住。
国内压力也火烧眉毛。 李在明支持率两个月暴跌12%,从就职时的63.3%摔到51.1%。 老百姓选他上台是盼着经济振兴,结果他先被美国关税逼到割让市场,又被美国盯上三星的股份——白宫放风想用《芯片法案》补贴换三星1.6%股权,相当于把核心技术拱手送人。 企业界骂声一片,总统室只能硬着头皮否认。
这场白宫会谈的议题早被美国钉死:驻韩美军指挥权调整、军费分摊加码、落实关税协议。 李在明唯一能讨价还价的,或许只有“战时指挥权”这个虚名。 但特朗普的算盘打得精:军事上捏住韩国,经济上掐住命脉,半导体上抢技术。 至于韩国总统的面子? 在“美国优先”的剧本里,从来就不存在。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