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例子”:曼联放走霍伊伦的操作引来新一轮审视
拉斯穆斯·霍伊伦在那不勒斯进球的消息,对很多关注曼联的人来说,感觉有点不是滋味。一个夏天之前还在老特拉福德挣扎的丹麦前锋,换了个环境,六场比赛进了四个球。这效率,不算惊天动地,但足够让一些人开始翻旧账。
足球圈的前高管基思·怀尼斯最近就在《足球内幕》上开了腔,话说得挺直接。他评价曼联放走霍伊伦租借加未来买断的这笔交易,用的词是“只不过是又一个例子”,一个证明曼联搞错了事情的例子。这话听着有点耳熟,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类似的论调伴随着某位前曼联球员在别处的爆发而出现。
怀尼斯的逻辑很简单:一个有实力的球员,曼联买下他的时候或许没做错,但问题出在后续。俱乐部没能提供一个合适的体系,或者说,没能给足他证明自己的时间和机会。现在霍伊伦在那不勒斯找到了感觉,而曼联的锋线呢?恰恰需要一个能稳定进球的人。如果霍伊伦不曾是曼联球员,以他现在的状态,很可能已经出现在曼联的收购名单上了。这种循环,确实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跑了这么多年足球新闻,这种“前任”风生水起的故事,在曼联身上看到的确实不算少了。名字从迪马利亚、卢卡库,再到其他人,剧本大同小异。球员的天赋毋庸置疑,俱乐部在买人的时候也投入了真金白银,但最终就是捏合不到一块去。是球员水土不服,还是老特拉福德的土壤本身出了什么问题?这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答案就能说清的。
霍伊伦的情况,又把这个老问题推到了台前。他才22岁,上赛季在英超的压力和球队整体的动荡中表现挣扎,这其实挺正常的。一个年轻人需要时间去适应,需要战术上的明确支持,更需要耐心。但现在的职业足球,尤其是像曼联这样的俱乐部,最缺的往往就是耐心。成绩的压力像鞭子一样抽打着每一个人,主教练需要即战力,而不是一个需要慢慢雕琢的半成品。
所以,问题就变成了:到底是球员的能力不行,还是球队的环境无法让他的能力兑现?怀尼斯显然倾向于后者。他认为,曼联有一堆被“抛弃”的球员,他们最终会证明自己是优秀的,问题在于俱乐部没搞清楚该怎么用他们。这就不再是单一的转会评估失误,而是一个更深层的、关于球队建设和球员发展的系统性症结。
每次出现这种事,总会引发一场关于“当初要是留下他会怎样”的讨论。但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在当时的环境和体系下,留下的结果很可能还是和离开前一样。真正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一个球员在离开后,才能兑现他的潜力。这指向的是俱乐部的战术稳定性、内部环境以及对年轻球员的培养哲学。
看着霍伊伦在意大利重获新生,对曼联而言,这不仅仅是又一笔可能被证明是“亏了”的买卖。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俱乐部在后弗格森时代反复出现的一些困境。买人、用不好、卖掉、看他在别处发光。这个循环,什么时候能打破,或许才是老特拉福德真正走出阴霾的开始。至于霍伊伦,他在那不勒斯的表现越好,扎在曼联一些人心里的那根刺,恐怕就越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