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有时候改变世界格局,只需要一个星期。就在今年10月9日,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低下了高傲的头颅,签下一份协议:今后对华出口的铁矿石,三成要用人民币来算账。这事儿听着简单,但背后却是几十年博弈的终局。

就在一个礼拜前,也就是9月3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甩出一份通知,直接按下了暂停键:所有用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一概不收!就连已经漂在海上的12艘货轮,也得在港口外等着。市场都看傻了,这哪是做生意,这简直是掀桌子。

必和必拓起初还嘴硬,说自己不愁卖。可股市是诚实的,它在伦敦的股价一天就跌了4.8%,市值蒸发了六百多亿。澳大利亚总理都急着出来打圆场,但手里却一张牌也打不出来。为什么我们这次敢这么硬气?因为牌桌上的底牌,早就被我们一张张换掉了。

憋了几十年的窝囊气

这股窝囊气,咱们中国的钢铁企业憋了太久。你可能觉得铁矿石离我们很远,但你住的楼、开的车、路边的塔吊,哪个不是钢铁做的?而炼钢的米,超过七成就是铁矿石。我们是全球最大的买家,买走了全世界海运铁矿石的七成多,可价格却一直是别人说了算。

过去几十年,澳大利亚和巴西那几家矿业巨头,就像商量好了一样,说涨就涨。我们这边几百家钢厂自己跟人谈,力量散得像一盘沙,根本没法砍价。结果就是,我们买什么,什么就贵。有时候辛辛苦苦炼一吨钢,挣的钱还不够付矿石的运费,你说这找谁说理去?

更离谱的是那个所谓的“普氏指数”,一个由美国标普旗下的机构,找三四十家贸易商估个价就定出来的数字,每天都能撬动全球市场。这里面的猫腻,谁都懂。到了今年6月份,这个指数报出来的价比我们实际成交价高了12.7%,一个月就让我们多掏了上千亿。

闷声干大事,手里有牌心不慌

光抱怨是没用的,得干实事。真正的转机,发生在几年前,一切都是在悄无声息中布局的。2022年,我们成立了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把宝武、鞍钢这些大钢厂的采购需求整合起来。以前是几百个散兵游勇,现在是攥成一个拳头出击,说话的分量自然不一样。

更绝的一招,是在非洲的几内亚。那里有个叫西芒杜的铁矿,号称是“全球最后一块未开发的超级矿”,品位高、储量大。我们不是去买矿,而是直接上手开发。央企中铝、宝武联合几家公司,拿矿权、修铁路、建港口,一条龙全包了。

一条650公里长的重载铁路,直接把矿石从山里拉到海港,再由我们自己的船队运回来。这条“矿石高速公路”,绕开了传统的澳大利亚和巴西航线,等于给了我们一条自己的生命线。等到今年11月,第一船矿石就要发货了,这就是我们敢掀桌子的底气之一。

掀翻桌子,还得靠人民币

有了自己的矿,有了自己的运输线,还差最关键的一步:用我们自己的钱来买。以前交易都用美元,汇率一波动,成本就跟过山车一样。企业的心脏再大,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去年第三季度,宝武集团就完成了几笔人民币计价的采购,虽然量不大,但意义非凡。

这不仅仅是换个货币付钱,这是在重塑游戏规则。我们不光用人民币买矿,还建起了自己的定价平台。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交易量已经是全球第一,是新加坡市场的23倍。很多国际矿商,现在都开始参考大连的价格来签合同了。

就在9月28日,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发布了“北铁指数”,直接用青岛、曹妃甸港口人民币的现货价格当基准。这等于直接向那个不透明的“普氏指数”宣战。我们有最大的市场,最真实的成交数据,凭什么不能有我们自己的价格标准?

美元的黄昏,自己挖的坑

当然,这背后还有更大的国际背景。美元的霸主地位,根基正在松动。美国联邦债务已经高达38万亿美元,每年光利息就要还五万多亿。特朗普总统推行的极端财政和关税政策,更是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更重要的是,美国把美元当武器,动不动就制裁别人,把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冻结人家资产。这让全世界都看明白了,把钱放在美元篮子里不安全。于是,大家都在找替代方案。人民币的跨境结算规模,去年暴涨了47%,成了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巴西、伊拉克、沙特……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和我们做生意时,开始尝试绕开美元。铁矿石的人民币结算,只是这股“去美元化”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但当无数浪花汇集起来,就能掀起滔天巨浪。

结语

所以,再回头看今年10月这场“七日战争”,必和必拓的妥协,根本不是意外。这不是我们一时的冲动,而是长达数年布局之后,一次水到渠成的亮剑。手里有充足的港口库存,有来自非洲和巴西的新增供应,还有其他矿业巨头早就“投诚”接受人民币,我们根本不慌。

反观澳大利亚,它82%的铁矿石都指望着卖给中国,西澳州四成的财政收入都靠矿税。一旦我们持续减少订单,它的经济就要伤筋动骨。谁是真正的甲方,一目了然。这场胜利,标志着我们终于从那个被动接受价格的“沉默买家”,变成了能够影响甚至制定规则的“关键玩家”。这条路走了几十年,今天,总算是扬眉吐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