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高官对着媒体唾沫横飞,宣称“戴高乐”号航母在南海“全身而退”全靠实力震慑中国人。

但事实是,这艘4.2万吨的核动力航母,被中国山东舰编队外加浩浩荡荡三四十艘战舰围了个水泄不通。这出戏,到底演给谁看?法国人为何把中国的克制,强行解释成自己的胜利?

法国人这趟远航,从根上说,就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走秀”的。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演,剧本老套,但演员卖力,因为它背后有三个不得不讨好的观众。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观众,是山姆大叔。

美国正在全球范围内收缩,把全部精力都押在“印太战略”上,正愁人手不够。它需要盟友们过来捧场,壮壮声势,哪怕只是摇旗呐喊,也能分担一点它的战略焦虑。

法国作为北约老牌成员,自然要有所表示。派航母过来,就是递上一份“投名状”,向华盛顿表忠心:老大你看,在围堵中国这件事上,我没掉队。这种姿态,能让法国在美国主导的圈子里,换来更多的好处和认可。

第二个观众,是菲律宾这类地区内的“小伙伴”。马尼拉一直想找个域外大国给它撑腰,法国航母的到来,就像一剂安慰剂。

虽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至少能让它产生一种“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错觉。通过搞点联合演习,法国成功地扮演了一个“仗义大哥”的形象,深化了它在当地的影响力。

最后一个观众,其实是法国自己。昔日的法兰西帝国荣光不再,国内经济疲软,社会矛盾一堆。这时候,就需要一场对外“强硬”的军事秀来提振士气,转移一下国内民众的视线。

航母开到别人家门口转一圈,然后宣布“胜利”,这对于维系“全球大国”的脸面,简直是成本最低的办法。

所以,法国军方那套“实力震慑论”的逻辑就通了。

他们必须这么说,因为这是剧本的最后一幕。如果承认自己全程被“围观”,那这场耗费巨资的全球巡演,不就成了一个国际笑话?他们只能把中国的克制,强行解释成自己的胜利,硬是给自己脸上贴金。

可笑就可笑在,这场秀的道具实在有点寒酸。“戴高乐”号撑死了4.2万吨,在中国海军6万多吨的“山东舰”面前,跟个小兄弟似的。更别提那三四十艘战舰组成的“包围圈”,双方实力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拿着一把小手枪,去号称震慑住了一支重装甲部队,这种表演,除了尴尬,只剩下滑稽。

面对法国人的自导自演,中国的回应方式堪称艺术。全程就一个字:看。用压倒性的实力静静地看着你表演,这种“捧杀”,比任何警告都来得更有力。

法国舰队刚进南海的门,中国的“欢迎队伍”就列队等候了。这说明,从你离开土伦港的那一刻起,你的航线、速度、意图,可能就已经在我们的监控屏幕上实时更新了。这不叫“遭遇”,这叫“请君入瓮”。

还有,来的不是几艘驱护舰,而是整个航母打击群。这个阵仗,明确无误地告诉你:这里是我的地盘,我有绝对的实力掌控这里的局势。

你那几条船,在我眼里掀不起任何风浪。这种无声的压迫感,远比言语上的警告更具威慑力。

但整个过程,中国海军的操作专业到了极点。

保持安全距离,不进行危险的挤压或拦截,全程无线电静默,就这么跟着你、看着你。这叫“文明围观”,既让你感受到泰山压顶的压力,又让你在国际法上找不到任何可以指责的借口,让你有力气也使不出来。

为什么不动手?因为没必要。跟一个千里迢迢跑来刷存在感的“过客”较劲,太掉价了。

中国很清楚,法国只是个“马前卒”,它背后站着的是美国。华盛顿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中国在南海擦枪走火,这样它就有借口拉着全世界来谴责“中国威胁”。

我们要是真动手了,那才叫蠢,正好中了别人的圈套。中国的战略目标是稳定周边,发展经济,不是跟一个二流角色逞匹夫之勇。对于这种上门挑衅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晾着它。

这种“懒得搭理”的底气,源于我们真正的杀手锏根本就没露面。

海上的舰队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真正的后盾,是陆地上的“东风快递”。那些能够覆盖数千公里海域的反舰弹道导弹,那些能从各个方向发起饱和攻击的轰炸机群,才是让任何航母编队都必须掂量掂量的硬家伙。

有这种实力托底,我们自然有资格、有定力,陪着法国人演完这出戏。实力到了这个份上,沉默和克制,本身就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蔑视。

把法国和中国的行为放在一起看,就像是两个时代、两种思维的碰撞。

法国手里捧着的,还是那本一百多年前的“炮舰外交”老剧本。在那个时代,开一艘铁甲舰到别人家门口,确实能解决很多问题。

他们至今还沉浸在这种幻觉里,以为一艘航母就是流动的国土,它的出现本身就能代表国家的意志和力量。

这种思维,在今天这个时代,尤其是在中国家门口,已经彻底过时了。

在一个由卫星、雷达、无人机和远程导弹构成的天罗地网里,一艘孤零零的航母,与其说是威慑,不如说是一个显眼的目标。法国就像一个没落的贵族,还在念叨着祖上的辉煌,却没发现世界的规则早就变了。

而中国的玩法,完全是另一套逻辑。我们的棋盘更大,看的是整个地区的长远未来。和平与发展,才是这盘棋的“天元”。

中国正和东盟国家坐下来谈“南海行为准则”,大家想的是怎么一起做大蛋糕,而不是怎么分一块小饼。

任何外来者想把这里的水搅浑,都是在破坏我们的大局。所以,对付法国这种来“砸场子”的,我们的策略很简单:揭露你,监视你,掌控你,但就是不跟你一般见识。我们用行动告诉你,这里的规矩,得由我们来定。

这是一种基于绝对自信的理性。它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应有的样子:我们有守护核心利益的“霹雳手段”,但更有维护和平大局的“菩萨心肠”。

我们不惹事,但绝不怕事。

这两种哲学的交锋,本质上是历史的惯性,撞上了时代的潮流。一个还在用过气的剧本,试图挽回逝去的荣光。

另一个,则在用实力和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新篇章。所以,到底谁“全身而退”了?

法国人确实毫发无伤地回去了,他们带着一个自欺欺人的故事,成功地在国内媒体上刷了一波存在感。但这份“体面”,是在被全程“围观”的尴尬中获得的。他们丢掉的,是一个大国应有的自知之明和战略信誉。

而中国,看似什么都没做,只是静静地看了一场戏。但通过这场不动声色的较量,我们不仅宣示了主权,掌控了局势,更向全世界展示了维护地区和平的决心和能力。

最终,“全身而退”的真正含义,早已不由那艘远道而来的航母吨位来定义了。

它是由这片海域真正的主人,用一种你过来我可以随时将你围住,但你只要不越线我就懒得搭理你的战略定力,重新定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