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正值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纪念日,那天我国将举行盛大而隆重的阅兵仪式,和全球人民一同庆祝这个重要时刻。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意义非凡的历史节点上,日本和德国居然敢于发表反对的声音。

日本政府偷偷给超过20个国家发了外交信函,试图煽动各国领导人不要参加中国九三阅兵。不过,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刚上任,就直接把火点到了中国。他亲自跑到日本,举行了所谓的“日德外长战略对话”,给中国画了三条“红线”,要求中国在能源、产业和安全这三个方面同时让步,这事儿在国际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议论。

面对德日联手搞事儿,咱们的外交发言人毛宁直接用“挑动矛盾、渲染紧张”这八个字,point出了这场造势的本质。可真是令人奇怪的是,明明是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纪念日,怎么偏偏是那些邪恶的法西斯轴心国主动联合起来挑衅咱们的战胜国呢?

德日政治挑衅

德国新任外交部长瓦德富尔,今年5月刚上任不久,他刚登台的第一件事,就是毫不避讳地把矛头指向中国。8月18日,瓦德富尔和日本外相在东京举行了所谓的“日德外长战略对话”,还单方面划出了三条对中国的“红线”。

第一条“红线”牵扯到主权争议,也就是台海、南海和东海这三大热点问题。瓦德富尔批评中国在这几个海域的作为变得越来越咄咄逼人,采取了许多带有威胁性和干扰性的行动,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欧洲的稳定和安全,还搅乱了国际秩序和全球合作的规则。

最后,他态度坚决地提醒:任何升级行动都可能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全球的繁荣和发展会因此受到冲击,中方的所作所为已经影响到了国际共存的基本原则。

其实啊,德国不过是在扯些空话、打旗号罢了。影响全球共存原则到底是啥?那不就是一个中国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共识嘛。此前,德国的官员在和我们进行外交接触时,也郑重承诺会坚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新上任的外交官一出现,就像把黑白颠倒、扭曲事实一样,这既是双重标准,也是自我打脸。

谈到东海和南海,现阶段局势还算平稳。虽然周边一些国家之间有分歧,但大家主要还是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问题,发号施令,试图用军事手段来干涉海域状况的,也就少数几个域外势力在作怪。德国作为冷战后才实现统一的国家,本应更能体会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别在基本立场这个问题上搞模糊、搞混淆。

第二个红线是中俄关系,瓦德富尔觉得中国不应向俄罗斯出口任何既用于民用又用于军用的产品,还批评中国买俄能源是在暗中帮俄罗斯打仗。他认为中国在对俄关系上,要坚决和西方站在一边,别再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

这简直是瞎扯,把正常的能源贸易说成是战争的燃料,照这样推理,印度也该被拉到断头台等着审判。再说,我们国家在俄乌问题上,早就明确表态过:中国既不是当事人,也不是冲突的制造者,而是积极促成和平谈判的推动者。

关于产业贸易方面,瓦德富尔提出,中国的新能源出口搞得欧洲市场乱哄哄的,同时我们对稀土资源的管控也影响到了德日的芯片行业安全和市场运转。不过呢,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主要集中在哪些军事和民用都用得到的敏感环节,民用的部分还保留了不少宽松政策。反倒是德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没有限制,结果国内稀土被大量消耗掉,现在拿中国作为稀土短缺的替罪羊,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除了那所谓的三道红线,瓦德富尔还搞出了个“八国合作框架”的想法。就是说,让德法英日韩等八个国家签个协议,一起应对中国的所谓挑战。可见,德国到现在一直还是用老一套冷战思维,习惯拉帮结派、制造对立,这样子做的事儿,跟世界和平的大趋势完全背道而驰。

面对德国的这番言辞,我国外交官用“挑动矛盾、渲染紧张”八个字来回应。有问及,德国怎么会走到这地步呢?实际上,德国政府现如今在经济方面特别强调防范风险,在政治上则偏向于靠拢美国。这次德国外长的挑衅,从短时间来看,只是在舆论战上的一次政治冲动。

再说到日本,8月底,日本外务省给一些欧亚国家发了秘密文件,劝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别参加中国9·3阅兵。日方还抹黑中国的纪念阅兵,说可能会误导国际社会对历史的认知,甚至煽动国际上的反日情绪。

这事儿我国产外交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强烈谴责了:如果是真的,那日本政府再次暴露出他们对二战历史的偏差理解,还伤了中日关系。至于日本这么做的真正目的,估计也是怕吧,就想遮掩过去。

日本怕二战历史被彻底揭露,他曾在南京大肆屠杀了三十万平民,还搞过731活人体实验,实行三光政策,所到之处百废待兴。这些丑闻要是全部曝光,日本近年来打造的国际形象恐怕瞬间崩塌。

德国作为战败国,战后选择了跪地道歉,把那段历史一五一十地写进教科书里,警示后来人。而日本到现在还在祭祀靖国神社,高喊着“失败是战争唯一错误”的口号,似乎对当年的事毫无反思之意。

他们担心军国主义的野心会露馅,虽然日本近几年来一直强调和平发展,但实际上暗地里不断储备F35战斗机,部署战斧导弹,这一系列军事动作都直指中国。要是中国掌握的真实历史叙述被国际社会认可,日本恐怕就会全线被孤立,东亚的局势也可能会因此被我们重新塑造。

九三阅兵的最重要意思在于提醒国际社会,战后秩序还没有失效,我们的携手守护那些赢得的胜利果实,才能避免战祸再次重演。

说到战后秩序,日本和德国作为曾经的败战国,按照盟国的规定,本应去军事化,外交也不能搞得太张扬,不能影响国际和平。可是现在的德日,无论是军事力量的增长还是国际地位的提升,似乎早就甩开了败战国的标签。这两国是怎么搞定这些的呢?

德日国家正常化

1945年德国战败,纳粹分子所犯下的那些令人发指的战争罪行,大家都清楚得很。德国的国际形象一下子掉到谷底,不光要面对国际法庭的审判,还经历了国家的分裂带来的巨大痛苦。

战后德国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除国内残余的纳粹分子,为民族的精神进行一场彻底的“排毒”,让纳粹思想彻底消散。这场运动培养出了思想开放、丰富多彩的德国年轻一代,同时,好莱坞的娱乐文化也对他们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带来了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渐渐摆脱了上一辈德国人那种强调纪律和权威服从的传统。

东西德合并之后,德国凭借悠久的历史声望基本上又当上了欧盟的头把交椅。可是,因为一直坚持军事克制的传统,德国拒绝卷入伊拉克战争,军费花销也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有一阵子,直到北约东扩以及俄乌局势的突发,才给了德国发挥军事潜能的好机会。

德国满大街宣传所谓的俄罗斯威胁,声称俄罗斯可能攻击北约,所以大幅提高军费开支,加大对欧洲的军事介入。2023年《国家安全战略》一出,德国的安全关注点从传统的军事领域拓展到贸易、经济甚至意识形态方面。今年,联邦议会又批准修改了《基本法》,允许德国放开手脚,全力发展军事力量。在发布会上,默茨总理忍不住高喊:“咱们的德国终于回来了!”

讲到日本 till today,还没完全甩掉战败国的阴影,这点从他们对二战败亡总爱打太极、遮遮掩掩就能看出。原子岛那场核爆,不但促使法西斯阵营快点投降,也给日本带来了个特别的历史角度。他们用核爆作为核心元素,打造了“日本是世界上唯一被核炸过的地方”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