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后悔了吗?单方面退出C929后,现在希望继续供应发动机
C929项目变局下国产发动机迎来高光时刻?中俄合作与市场选择深度观察
大伙都听说,C929大飞机最近风头正劲,原本是中俄合开的“CR929”,但自从去年编号里的“R”没了,俄方一下子成了“前合作方”,咱们就成了独立玩家。要说原因,外界传得沸沸扬扬,其实核心差异还真不小尤其体现在谁家发动机能上飞机这关键问题上。
俄方民航有底气,自己家的飞机自己造,总统出行都坐自家飞机。历史上苏联民航也辉煌过,技术路径一直都挺硬气。但问题来了,俄式民航几十年其实没在国际市场闯出大名堂。为啥?一来是坚持自家标准,二来对外合作上半推半就。有点像盖房子只想着自家房梁结实,邻居怎么用房子根本不在乎。
咱们的想法就不一样了。造大飞机得瞄着全球市场。C919早期用的发动机是西方联合打造的,一来咱自己的技术储备还在路上,二来还是想拿欧美民航通行证。你用俄制发动机,连西方适航认证都拿不到,这飞机卖不出去,图啥呢?
C929本来中俄齐心搞,俄方总想着发动机得上自家产品,咱们的目标则是自立自强外加全球推销。理念一分歧,合作就搁浅了。俄国见势不妙,现在又递橄榄枝说要供应发动机。问题是,前头都没合作好,后面谁还甘心买单?
是时候亮家底了。国产发动机长江1000A已经到了试航认证,意味着不久将来中国的民航巨无霸也能用上自家心脏。更有传言,长江2000未来要专供C929,真正做到自己飞机配自家动力系统。试问,这时候还会回头用俄罗斯机型的发动机吗?
俄式飞机吃亏在哪,不全怪西方市场“卡脖子”。有的俄制飞机连基本的环保噪音指标都出不了门。技术不是没有,只是不朝全球标准看齐,国际认证拿不到,飞机再好也只能在家里飞着玩。俄罗斯想扭转乾坤,组建了联合飞机公司,但这些年民航市场份额连个位数都保不住,还真不是光靠情怀能补救。
反观中国市场,航空需求巨大。国内数百架波音、空客正等着换代,本土品牌只要打开市场,兼容点西方思路,标准更开放,未来能带来的机遇那是相当可观。谁都不想把自己锁在小房间里写论文,大家伙都盯着全球舞台,市场换技术,才是正道。
如果咱们学俄式的路子,光自己自嗨,早晚成“内循环”。现在既要把蛋糕做大,也要在国际牌桌叫得响。老实说,C919没用俄制发动机,C929也更没必要,那是市场和理念的必然选择。哪天国产大飞机全球高飞,要感谢的,恐怕是我们独立自主的决心。
你觉得中俄“分飞”后,咱们自主发展会走多远?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