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俄国人在替美国人算账,这事儿本身就挺有意思的。

亚历山大·希特尼科夫,这位俄罗斯战略专家最近火了。不是因为他预测了什么惊天大事,而是因为他算了一笔账——如果美军胆敢在台海跟中国干架,一周内得死十万人。

问题来了:一个俄国佬,凭什么比美国人自己还懂美军会死多少人?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人听了这话,不但没反驳,反而点头如捣蒜。五角大楼的那些将军们,甚至在国会听证会上承认:“我们会输得很快。”

这就奇怪了。按理说,被外国专家这么“诅咒”,美国人不应该跳脚吗?

真相其实很简单:因为希特尼科夫说的,正是美国人自己不敢说的大实话。

你看那些美国智库的兵棋推演报告,CSIS的、兰德公司的、Stimson中心的,哪个不是在说同一件事?

开战第一天,美军就得被打得满地找牙。

200到400架战机没了,10到20艘军舰沉了,甚至连航母都保不住。

但这些报告有个共同特点:说得特别“学术”,特别“客观”,用一堆专业术语包装,生怕普通人听懂。什么“惨胜”、什么“勉强阻止”,听起来好像美国还是赢家。

希特尼科夫就不一样了。人家直接撕掉遮羞布:十万人,一个星期,完事儿。

这种表达方式,让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很尴尬。你说他胡说八道吧,人家的数据来源就是你们自己的推演。你说他说得对吧,那每年几千亿美元的军费是喂狗了?

所以现在的局面就很微妙:俄国专家在台上唱黑脸,美国专家在台下点头附和。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美国的军方和智库,其实早就想说这些话了,但不敢明说。

想想看,如果五角大楼直接告诉国会:“我们打不过中国,一周就得死十万人,赶紧撤军吧。”那还得了?军费怎么办?军火商怎么办?那些太平洋基地的存在意义是什么?

但如果一个俄国人说这话,性质就不一样了。美国人可以一边摇头说“敌对势力的恶意宣传”,一边悄悄加大军费投入,理由就是“应对威胁”。

这就是典型的“借刀杀人”。希特尼科夫这把刀,替美国军方杀死了那个“美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更有意思的是,这个俄国专家的分析,居然比美国人自己的分析还要靠谱。

你看美国那些兵推报告,总喜欢加各种前提条件:假设盟友全力支持,假设后勤线畅通,假设弹药供应充足…一大堆“假设”堆下来,结论当然会好看一些。

希特尼科夫就不玩这套。他直接看硬实力对比:中国有400多个加固掩体,美军只有22个;中国导弹射程覆盖第一岛链所有基地,美军防空系统根本拦不住;中国在家门口作战,美军要跨越半个太平洋…

这账一算,十万人还算保守的。

但最让人深思的是:为什么需要一个俄国人来说这些话?

因为美国的战略决策体系,已经被利益集团绑架了。

军火商要卖武器,政客要选票,将军要升职,智库要经费。在这个体系里,谁敢说“我们打不过”?谁敢说“应该撤军”?说了就是卖国贼,就是投降派。

所以只能找个外国人来说。俄国人说完,美国人装作很愤怒,然后默默调整战略。这样既保住了面子,又解决了问题。

希特尼科夫这个“十万人”的预测,本质上不是在威胁美国,而是在拯救美国。因为只有意识到真实的代价,才能避免真正的灾难。

问题是,美国人听得进去吗?

从目前的情况看,美国还在那里自欺欺人。一边承认“会输得很快”,一边继续在台海地区挑衅。一边知道基地不安全,一边花280万买没用的机棚。

这就像一个明知道自己打不过对方,却还要不断挑衅的人。不是勇敢,是愚蠢。

也许希特尼科夫的警告,最终会救很多人的命。包括那十万可能丧生的美军士兵,也包括无数可能卷入战争的无辜平民。

预言战争的目的,应该是阻止战争,而不是挑起战争。

希望美国的决策者们,能听懂这个俄国人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