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公开反对西方没收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直言“这钱动不得”,否则可能引发全球金融体系混乱。

他的表态暴露了西方阵营内部的分歧:一边是乌克兰急需资金支援战事,另一边是欧美对国际规则和金融信誉的担忧。

俄罗斯手握3000亿欧元反制筹码,警告“对等报复”,而发展中国家正紧盯西方是否敢开“没收主权资产”的先例。

这场博弈已不仅是俄乌冲突的延伸,更是一场动摇美元欧元霸权、重构全球金融秩序的暗战。

马克龙是在9月21日接受美国CBS电视台专访时抛出这一观点的。 当主持人追问西方是否会没收俄罗斯被冻结的3000亿资产时,他明确回应:“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俄罗斯资产也不能被央行没收。 ”

他强调,国际法中的主权豁免原则保护国家央行资产免于被没收,这是全球金融信任的基石。

欧盟内部对此存在严重分歧。 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国家坚决反对没收资产,而英国及部分东欧国家则支持将资产直接用于援助乌克兰。 这种分歧在9月20日哥本哈根欧盟财长会议上公开化。

会上讨论了一项争议方案:将俄罗斯资产转换为债券,以贷款形式提供给乌克兰,并免除其还款义务,这相当于变相将资产充作战争赔款。

乌克兰的财政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乌克兰财政部长马尔琴科9月19日透露,即便有西方援助,到2026年乌克兰仍面临181亿美元的资金缺口。 战场每天消耗巨额资金,西方援助压力越来越大。

目前,西方冻结的俄罗斯资产约3000亿美元,其中约2000亿欧元由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洲清算银行持有。 这些资产每年产生约30亿至50亿欧元的收益。

西方此前已尝试用收益支援乌克兰:2023年,七国集团同意用俄罗斯资产利息作担保,向乌克兰提供500亿美元贷款;截至2025年9月,西方国家已向乌克兰移交约43亿美元的俄资产收益。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9月提出“赔偿贷款”机制,计划将俄罗斯固定资产中的现金余额转入欧盟发行的债券,并将收益转移给乌克兰。

布鲁塞尔称,这一设计可避免直接没收资产。但比利时、德国和法国警告,该方案仍可能触犯法律并破坏对欧元的信任。

马克龙反对没收资产的立场背后,是法国对金融信誉的担忧。 法国是欧元区负债最多的国家,2025年内已遭遇多次主权评级下调。

若欧洲金融信誉受损,法国经济将首当其冲。 金融专家指出,若主权资产可被随意处置,各国可能将资金转移至新加坡、香港、上海或阿联酋。

据波士顿咨询集团估计,到2029年,香港可能在国际投资者资产规模上超过瑞士,成为全球第一。

俄罗斯的报复威胁是另一重现实风险。 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表示,若西方没收资产,俄方将采取对等报复。

俄罗斯冻结的西方投资约2880亿美元,包括西方企业在俄的1200亿美元投资及超过2.5万亿卢布的“C类账户”资金。 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警告,俄罗斯将追究相关责任“直至本世纪末”。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多次强调,处理被冻结资产需有充分法律依据。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2025年6月指出,美国单边政策正动摇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加速全球金融体系多极化。

数据显示,2024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降至57.8%,而欧元和人民币分别升至19.83%和2.18%。

欧盟的决策困境在于:既要支援乌克兰,又需避免金融反噬。 若西方破坏主权豁免原则,许多国家可能减少使用美元和欧元结算,转向人民币、数字货币或双边本币互换。

这种转变已初现端倪:俄罗斯开发了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中国推动人民币跨境支付,黄金需求在2024年创下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