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战机起飞,将7架印度飞机炸成废铁!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在联合国大会的讲话刚落,巴方代表席掌声雷动。

这一幕发生在2025年9月的纽约,而几乎同一时间,印度总理莫迪缺席了这场国际盛会。

几天后,夏巴兹现身华盛顿白宫,与特朗普面对面会谈80分钟。

会后,巴方声明将特朗普称为“和平卫士”,甚至传出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风声。

从对华施压到拉拢巴铁

特朗普政府近期对华态度的软化十分突兀。

此前他多次威胁因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而加征关税,但9月下旬以来,美国财长耶伦和商务部长雷蒙多频繁强调“中美谈判进展顺利”。

这种转变并非妥协,而是战术调整——美国需要先稳住中国,避免双边关系彻底失控。

然而,对华“让步”的同时,特朗普火速邀请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访美,完成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地缘博弈。

白宫会谈的80分钟里,双方讨论了反恐合作、印巴停火落实,以及能源开发计划。

特朗普承诺支持巴基斯坦的反恐行动,并可能恢复部分军事援助。

更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提出与巴方联合开发稀土矿产和石油资源,直指中国在巴投资的命脉项目中巴经济走廊。

一石三鸟

1. 敲打印度:美印关系的“惩罚性转折”

过去几十年,美国在南亚奉行“重印轻巴”策略,但特朗普此次高调拥抱巴基斯坦,直接刺痛了印度。

美印关系的裂痕早有征兆:美国对印度进口商品征收高达50%的关税,远高于对华关税。

此外,特朗普公开宣称“促成印巴5月停火”,否认印度对克什米尔问题的单边主张,迫使莫迪政府陷入外交被动。

印度试图在美俄之间保持平衡,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但特朗普的回应是——将巴基斯坦陆军总司令穆尼尔请到白宫共进午餐,并宣布助巴开发能源,“让印度未来可能需从邻国买油”。

2. 侧击中国:在“巴铁”身边埋雷

巴基斯坦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支点,中巴经济走廊投资规模超过600亿美元。

特朗普政府瞄准这一薄弱环节,通过安全合作分化中巴关系。

美巴计划设立“联合反恐指挥中心”,恢复军事训练项目,甚至讨论五代战机技术转移。

这些动作虽难撼动中巴传统友谊,但足以增加中国经营南亚的变数。

正如美方学者分析:“美国不需要夺走巴基斯坦,只需让中国付出更高代价。”

3. 介入中东:沙特-巴基斯坦防务协议的连锁反应

巴基斯坦与沙特近期签署的共同防御协议,让中东局势复杂化。

巴基斯坦作为有核国家,可能为沙特提供“核保护伞”,这直接牵动美国对以色列的战略部署。

特朗普急需摸清巴沙军事合作底线,防止中东出现反以联盟。

会谈中,美方可能要求巴基斯坦在伊朗问题上保持中立,避免卷入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

各方反应

印度的挫败感显而易见。

莫迪不仅缺席联合国大会,更暂缓对美贸易反制,试图低调处理分歧。

但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印度媒体痛斥特朗普“背叛”,军方则加速推进国产武器计划。

与此同时,中国表现出战略定力。

中方未就美巴会谈直接表态,但驻巴基斯坦大使姜再冬强调“中巴经济走廊二期将成为区域增长新引擎”。

中国似乎笃定:美国提供的稀土合作和反恐援助,难以替代中国在巴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全天候战略支持。

机遇还是陷阱?

巴基斯坦对美国的示好展现热情,但并未放弃对华关系。

夏巴兹访美前刚结束对中国的访问,称中国为“我的家外之家”。

巴方规划部长明确表示,中巴经济走廊二期是发展核心。

这种平衡源于现实考量:美国承诺的能源投资尚在纸上,而中国已帮助巴建成瓜德尔港和发电网络。

此外,巴基斯坦深知美国政策的反复性,特朗普在首任总统期间曾指责巴方“反恐不力”,如今却称其为“最佳反恐盟友”。

棋子还是棋手? 巴基斯坦的抉择时刻

特朗普的白宫会谈结束后,夏巴兹笑容满面地合影,巴媒将此次访问称为“外交胜利”。

但这场胜利的代价是什么? 美国需要巴基斯坦制衡印度、牵制中国、稳定中东;巴基斯坦则渴望安全保障、经济援助、国际话语权。

双方各取所需,但权力并不对等。

历史总是相似:2011年,美国为从阿富汗撤军拉拢巴基斯坦,事后却削减援助;2025年,特朗普的“热情”能否持续?

巴基斯坦若高估自身筹码,可能沦为大国博弈的耗材;若把握得当,或可成为连接多方利益的枢纽。

问题在于:当一个国家同时被多个大国争抢时,它究竟是在驾驭局势,还是被局势驾驭?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