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爱国者导弹外运!乌克兰防空补给升级,俄以地区博弈卷入新局引关注
9月30日,以色列特拉维夫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地面人员在一架乌克兰安-124旁忙碌。一只大型米色货运集装箱被推到机侧,固定好后装进机腹。这架重型运输机起飞,飞向德国莱比锡。这一路线和节奏,被机场观察人士记录下来。因为这个画面很少见,所以当天就在各类航班追踪平台上引起讨论。
媒体拍到的米色集装箱外形和标识,和以色列国防军用来存放MIM-104导弹的箱体一致,适配“爱国者”PAC-2/GEM+系统。以色列官方没公开说明箱内到底是什么,但场景和尺寸很对得上。这类箱体平时不会随便出现在民航机坪。同样的箱体,过去在以军仓库和阵地附近见过。结果大家自然联想到爱国者弹药的外运。
安-124“鲁斯兰”是全球最大的军用运输机之一,能拉超百吨的重货。它的后舱门和升降平台,正是为这类大件准备的。因为这个机型皮实,适合长距离奔袭,大件一次带走。还有,它能在多种机场条件下起降,减少中途折腾。各国常拿它处理急活。
安-124这次落地德国莱比锡机场,不是随便挑的点。莱比锡/哈雷是欧洲有名的货运枢纽,通宵不关灯,地面保障到位。另外,安东诺夫航空把不少业务放在这里,战前乌克兰主基地受损后更是如此。从这里再往东欧分拨,流程更顺。同样,海关和军警对军民混合货物的程序很熟。
泽连斯基此前说,乌克兰一个月前从以色列收到了一个爱国者系统,另外还有两套“即将交付”。因为这个表态来得突然,外界一直在等实锤。以色列方面没正式证实,清单也没公开。结果,9月30日的机场画面和这番话对上了一部分。还有,乌方最近多次提到爱国者弹药紧张,这趟运输也符合需求。
过去两年,以色列在乌克兰问题上尽量克制,不直接供武,更多是做人道和预警系统。原因很现实,叙利亚上空需要和俄方打招呼,避免误会。美欧一直劝以色列在对乌防空上出手。这次出现导弹箱外运的迹象,说明克制在松动。接着官方怎么把话说圆。
有分析把这件事和俄伊军事合作挂起来。美欧多次通报,伊朗向俄罗斯供无人机和相关技术,导弹合作的说法也不断出现。以色列长期盯着伊朗,地区里是直接对手。因为这个,一旦看到俄伊更紧,它对乌克兰的态度就会跟着调。掰手腕的另一头,是美国的劝和压。
说回“爱国者”PAC-2/GEM+,这是较早的一代,主要打飞机和巡航导弹,也能拦一些弹道目标,但不如更新的PAC-3够劲。乌克兰现有多套爱国者在用,弹药消耗很快。俄方夜间密集突袭时,PAC-2/GEM+这种中高空拦截弹就派得上用场。同样的老弹,如果保养得当,性价比不低。
过去半年,乌克兰多次遭到导弹和无人机集中攻击,电力设施被打,城市压力大。因为这个,防空系统的弹药和备件成了要紧货。结果,能补就补,能快就快。还有,训练好的操作员也得跟上。前线的整体拦截率才会稳住。
美国一直催盟友把爱国者弹药拿出来用在乌克兰身上。德国、荷兰、罗马尼亚等都给了系统或部件,数量不一。美国也在调自己的库存和生产线。以色列如果加入,说明两件事:一是外部压力到位;二是它的老库存确实还有。这也能换来美方的好评和配套支持。
以色列国内现在主要靠“铁穹”“箭”“戴维斯弹”等,新老系统搭配,爱国者用得少。因为这个,把不常用的PAC-2/GEM+弹药外运,风险可控。还有,库存周转能省维护成本。结果,政治收益更直接,技术风险更低。同样,它可以把最新的弹留在自己手里。
这次运输选用了乌克兰自己的安-124,而不是北约统一包机。原因很简单,熟悉机型,调度灵活。机组和地面团队沟通更快。这样的安排更低调,减少不必要的曝光。还有,后续路线也更自由。
莱比锡机场是全天候货运枢纽,海关、安保和军警的流程配合成熟。因为这个,从这里往东欧中转,路更顺。接着进乌克兰,可以走陆路或继续空运,选项多。同样,欧盟范围内的手续可提前打包。结果,整体风险更低。
如果这批确为MIM-104弹药,那对乌克兰的防空阵地是立刻见效的补给。以色列对外的姿态会被各方盯紧。俄罗斯也会据此调整对以色列在叙利亚的态度。因为这个,后面的掰手腕还会继续。还有,伊朗的反应也不会缺席。
晚上,特拉维夫本-古里安机场的停机坪灯光打在米色箱体上,升降平台缓缓抬起,工人敲紧固定销,机腹灯亮起,安-124的轮胎慢慢转动,拖车松开挂钩。下一次起飞,它会直接把这些导弹送到乌克兰的防空阵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