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的芯片,每年五百亿颗,分毫不差。这些小小的硅片,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欧洲人的饭碗悬在东莞的流水线上。是谁在掌控谁的咽喉?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主动拨通电话,说得很客气,但面子和里子都放在了一边。他需要中国回应,因为荷兰人的嘴太软,手却太硬。抢夺中国企业股权,仿佛一场精心编排的拘捕,荷兰讳莫如深,安全威胁是万能借口。至于是真是假,谁会去深究呢?推特上有人呛声:“你啥都没谈成,对吧。”让人忍俊不禁,悲从中来。

欧洲汽车业联合会已经在媒体上捶桌了,再过几周,芯片用光,生产线要停摆,员工哭成一片。油漆工、焊接员、装配技师,谁不靠这点活计维持生活?但荷兰政客嘴上不说,只对着镜头重复“国家安全”。到底是在服务哪国人民?这个问题太老,也太无趣。答案旋即溜出来,重重地落在美利坚的旗帜上。

历史留给荷兰的,除了海上风和黄油,还剩下依附。他们不信西班牙,不信英国,二战的时候德国来了,街头一夜变成废墟。荷兰人学会了认主人。美国出声他们就点头,哪怕自己割肉喂鹰,也要让大棒总统和罗斯福的后代在同一桌上夹牛排。荷兰和美国的血缘拼图,是GDP、贸易、家族徽章和北约军靴缝在一起的混搭。

于是,中国企业被贴上“威胁”标签,不管有没有证据。剧本很熟悉。荷兰推手,美国导演,欧洲观众一边喊“芯片”,一边掉眼泪。等到东莞工厂威胁停摆,一百万欧洲工人奔走相告,荷兰才晓得这一刀没砍中中国,却断了自己的经脉。

中国摆明车马。你当我是负责任的企业,我就本本分分走程序。你要玩海盗,那我也可以。东莞工厂的数据不骗人——全球汽车七成芯片封装,都在这里。中国政府完全可以,明目张胆,把安世半导体在境内资产清算、重组,合同、销售渠道、知识产权全部收入囊中。那些急着要货的欧美车厂,还不是得仰头等着进货?你荷兰只剩下品牌和没落的光环。

卡雷曼斯自己恐怕也明白这道理。可他连道歉和解决方案都拿不出,只敢在推特说些模棱两可的客气话。他急,欧洲更急,美国却稳稳坐在最后一排微笑。荷兰从1782年就伏在美国膝下,北约穷兵黩武皆是口号,欧盟里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连税收和就业都排在主子后面。堂堂工商立国的荷兰,竟沦为只顾自己面子的打杂工。

全球产供链被荷兰这样的小动作攥住角,他自己却不敢承认。芯片荒,欧洲汽车业叫苦不迭,权力的皮鞋踩在东莞人的工作服上。突然明白,所谓国家安全就像老爷爷的胡须,摸摸就掉,没什么实质。

谁在关心普通人的日子?油腻的政治炒作,是不是正在把约五百万人荷兰裔美国人和本土的1800万居民一起变成棋盘上的弃子?嘴里的国家安全,背后的利益集团,盖过了工人疾声呼喊。国际法面前,自以为是的抢夺行为,今天看起来荒谬,明天或许变成常态。

美国的一声喝令,荷兰一跃而起,抢了中国的产业。中方评点了一句“严重影响全球产供链稳定”,荷兰就像被人点了大穴一般,立刻要见招拆招。可一旦中国反击,“汽车停产”、“海外市场崩盘”、“失业潮”,这些画面会不会更刺眼?我甚至有点期待那一刻的到来。

时间到底在谁那一边?荷兰人,也许比谁都更清楚。如果有人要赌一把,无非是看最后谁能活着笑出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