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住,请你回到队伍当中去。”

1964年,中央农业部的会议刚刚结束,就在所有人都在排队等着和毛主席握手的时候,一个妇女突然从队伍里走了出来,激动地喊着:“伯伯!”

负责警卫工作的工作人员连忙将这名女子拦了下来,厉声让她回到队伍当中等着排队,而这时候,已经看出毛主席和这名女子关系匪浅的周总理立刻摆摆手制止了警卫员的驱赶工作。

事实证明,周总理的预感还是一如既往的敏锐,因为毛主席在转身看到向他走来的人的时候,立刻就笑着说道:“是李瑾啊,有两年没见了吧。”

李瑾究竟是谁?她和毛主席究竟又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她看到毛主席会这么激动呢?

黑龙江的毛家媳妇

1945年的冬天,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党中央就决定将现在的延安干部派到全国各地进行工作。

这天下午四点多钟,毛华初来到了枣园,准备向毛主席做最后的告别。

“伯伯,组织上已经批准了我的报告,我这几天就要出发去东北了。”

听到这句话之后,毛主席才放下自己手里的文件,叮嘱道:“到了那里要好好工作,千万记得要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去,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群众为基础。”

在毛华初要出发的那一天,毛主席亲自将他送到了窑洞门口,看着外面已经有些冷冽的寒风,毛主席转身让警卫员将自己的大衣取了过来,亲自交到了毛华初的手上,又递给了他2万元的稿费。

等毛华初已经走出很远的时候,他回头一看毛主席依然站在门边看着他,想到这么多年毛主席对他的关照和爱抚,毛华初擦了擦眼睛之后,才转身离去。

东北的冬天比毛华初想象中还要冷上很多,即使是有毛主席送他的大衣,可是依然抵挡不住那刺骨的冷风。

在松花江工作的这几年时间里面,毛华初时候总记得临走之前毛主席教导他的:走进群众、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从来不因为自己是毛主席的侄子而搞特殊,凡事亲力亲为,切实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而毛华初的这些努力不仅党和组织看在眼里,就连黑龙江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姑娘也将毛华初的各种工作看在眼里。

1949年,韩瑾行和毛华初再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相识,韩瑾行骨子里的直爽性子让毛华初注意到了这个东北姑娘,而毛华初来到东北的所作所为也让韩瑾行注意到了这个从延安过来的干部。

很快,两个人就确定了恋爱关系,并且在相处当中感情逐渐升温。

在相识的同年,两个人就经过组织的批准正式组成了属于两个人的小家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韩瑾行才知道毛华初并不是毛主席的亲侄子。

那是二十年前的一个秋天,当时只有八岁的毛华初跟着妈妈罗醒一起被抓到了监狱里面。

在毛华初的印象里那年的秋天很难熬,每次妈妈被拖回来的时候都是满身的伤痕,他只记得不知道关了多久之后,他和妈妈被送到了另一所监狱里面。

在那里,他们认识到了他后来的妈妈王淑兰,当时在监狱里面,妈妈带着他,王妈妈带着毛远志,四个人在监狱里面相依为命。

当时也许是在敌人的拷问下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也许是几个人相依为命产生了感情,罗醒和王淑兰彼此托付了孩子,等着最后时刻的到来。

这时候还是幸运的,因为最终他们自己成功地逃了出来,可是找到组织十天之后,罗醒就把九岁的毛华初拜托给王淑兰,独自踏上了革命的道路,而这一次分别,毛华初就再也没有见到妈妈。

听到这些往事之后,韩瑾行紧紧地握着毛华初的手,想要出口安慰他可是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看着新婚妻子的神态之后,毛华初拍了拍妻子的手说道:“没事的,这些事情早就已经过去了,而且我现在的妈妈和家里人都很疼爱我。”

“当年王妈妈把我和毛远志送到延安之后,主席让我喊他‘伯伯’,不但关心我的学习,还经常让我去他家里吃饭,在困难的时候还用他自己的津贴补贴我们的生活。”

看见毛华初每一次谈到毛主席和毛家人的时候,都是一脸的感激和幸福,韩瑾行也笑着说道:“那从今之后,我和你一起将他们当做我们的长辈尊重,一起努力工作回报他们。”

1949年8月11日,毛华初接到组织的命令回到他的老家湖南工作,而韩瑾行也跟着毛华初来到了湘潭。

来到丈夫的老家之后,听着丈夫口中的毛家人的故事,韩瑾行的心里也一直想要见一见毛主席,见一见这个民族的英雄,丈夫口中对他帮助良多的伯伯。

可是基层的工作不但繁琐而且任务量重大,毛华初一直没有机会带妻子去见一见自己的家人。

叫我伯伯就好

1952年,已经跟着丈夫一起来到湖南三年的韩瑾行凭借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已经成为了“株洲市第一女市长”。

但是多年的艰辛劳作让韩瑾行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在一次外出工作中,韩瑾行因为呼吸道感染导致病情加重,曾经一直吐血不止。

虽然经过医院的抢救,韩瑾行暂时脱离了危险,可是为了保险起见,医院还是建议她到北京的大医院做一次详细地检查。

当时的毛华初正式工作的关键时刻,根本抽不出身来陪韩瑾行去北京,于是韩瑾行只能安慰毛华初,让他专心工作,她自己一个人可以做到的。

经过北京医院的详细检查之后,韩瑾行的病情要想根治,必须要进行开刀手术,可是她现在正怀着孕,如果现在开刀的话很可能会影响肚子里的孩子,所以医生建议他们等到孩子生下来之后再做手术。

而早就得知韩瑾行来北京的王淑兰,在医生的检查结果出来之后,第一时间就将韩瑾行接到了自己的家里,好方便照顾儿媳妇的身体。

眼看着回湖南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之后,韩瑾行的心里变得越来越焦急,整个人都开始有些坐立不安。

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王淑兰在晚上敲开了韩瑾行的房门,询问她是不是在北京有什么事情还没有办完,刚好趁着临走之前的这段时间给办了。

这时候,韩瑾行才忐忑地说道:“我想见一见毛主席,也不知道方不方便。”

听到这句话之后,王淑兰笑着鼓励她说道:“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毛主席既然是华初的伯伯,那自然也就是你的伯伯,我们给毛主席写一封信,如果毛主席有时间的话肯定也会想要见你的。”

于是两个人一起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寄到了中南海,接下来韩瑾行就每天都等着毛主席的接见。

果然,在这之后不久毛主席就派车来接她们了。

坐在前往中南海的轿车上,韩瑾行一脸的兴奋和紧张,她不断地想象着见到毛主席的第一句话要说什么。

然而,等真的见到毛主席之后,韩瑾行紧张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还是毛主席主动问道:“这就是华初的媳妇吧?”

这时候,韩瑾行才像回过神一样,紧张地握着毛主席伸过来的手说道:“主席好,我叫韩瑾行。”

听到这句话之后,毛主席笑着说道:“你是华初的媳妇,和他一样叫我伯伯就好。”

看着毛主席慈祥的笑容,韩瑾行才终于有点放松下来,她坐在座位上,强忍着激动地心情回答毛主席的每一个问题。

在听到毛主席嘱咐她要好好保重身体,回到湖南要努力工作,等将来有机会的话要和华初一起来北京看他的时候,韩瑾行忙不迭地点头应下。

等回到家之后,韩瑾行还激动地拉着王淑兰的手一遍遍地回忆这次见到毛主席的各种细节,并且仔细地将这些都记到了自己的日记上。

在韩瑾行的心里一直期待着等她生产结束,回到北京治病的时候可以再次见到毛主席,可是让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一等就是八年的时间。

韩瑾行还是李瑾?

1959年,距离韩瑾行上次去北京看病已经过去7年了,原本在生产结束后就该进行的手术因为工作原因一直拖到了这次韩瑾行病情加重之后,才不得不动身前往北京。

这一次从来没有求过毛主席什么事情的毛华初第一次给毛主席写了一封求救信,希望毛主席可以帮忙给韩瑾行找一个好一点的医院进行手术。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毛主席立刻安排秘书高智去办这件事情,叮嘱道:“韩瑾行同志是为了工作才一直没能及时治疗,这次一定要给她找一个好的医生治好她的病。”

在高智的安排下,韩瑾行在北京的一家医院进行了切肺手术,并且经过了十个月漫长的术后恢复期。

恢复好之后,韩瑾行第一件事情就是想要见一见毛主席,可是当时毛主席的工作已经十分忙碌,多次努力之下,韩瑾行才和烈士家属曹云芳一起见到了毛主席。

让韩瑾行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竟然还记得她,还关心了她的身体恢复情况,这是两个人的第二次见面,虽然隔了八年,可是却并没有让他们之间产生陌生感。

在此时的韩瑾行的心里毛主席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领导人,更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长辈,在毛主席的身上,韩瑾行体会到了家里人的温暖。

两年后,得知毛主席要在上海接见毛华初的消息之后,韩瑾行第一时间安排好工作,带着小儿子和丈夫一起去到了北京。

看到韩瑾行的第一眼,毛主席就笑了出来,“瑾行啊,你又来看我了。”

韩瑾行也笑着答道:“是啊,伯伯。这么久不见我可想您了,这次就又跟着华初来看一看您,你不嫌我烦就好。”

听到韩瑾行这句故意打着岔的话,毛主席笑着说道:“看见你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李瑾小同志,欢迎你今后常来看我啊。”

听到“李瑾”这两个字之后,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要知道毛主席曾经就化名“李德胜”,现在毛主席称韩瑾行为李瑾,这意味着什么,所有人都很明白。

毛主席的两个女儿都是姓“李”,现在毛主席给韩瑾行改名“李瑾”,说明在毛主席的心里已经将她当做了自己的女儿一样,这是一份莫大的殊荣,可是却也是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的一件事情。

看着呆在原地说不出话来的韩瑾行,毛主席故意板着脸说道:“怎么,不喜欢我给你起的新名字?我觉着挺好听的啊。”

听到这里韩瑾行才红着眼睛点头,看着毛主席的笑脸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第二天,毛主席又特意在自己住处接见了他们一家人,看着刚见面就又要分开的毛华初和韩瑾行,毛主席忍不住拉着他们两个人的手叮嘱他们一些事情。

“你们在基层要好好工作,要经常给我写信。多说说基层的一些事情,也多说说你们的近况,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和我说。”

夫妻两人带着毛主席的叮嘱回到了湖南的工作岗位,在他们的心里这个伯伯还是可以在见到的,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两年后的见面会成为韩瑾行见到毛主席的最后一面。

1964年7月,韩瑾行原本在队伍里排队等着和毛主席握手,可是看着满脸笑容离自己越来越近的毛主席,她内心的激动和兴奋让她来不及多想,身体就自动走出了队伍,想要和毛主席多说几句话。

“伯伯!”

韩瑾行一边喊着,一边快步向毛主席走过去,就是这个时候负责警卫工作的人员拦住了冲上来的韩瑾行。

最终还是周总理和毛主席出面,韩瑾行才被放行,能够和又是两年没见的伯伯说上几句话。

而这时候的两个人谁也不知道,这一次见面居然会是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如果早知道事情会变成这样,两个人怎么着也会多说一些话,或者留下一张合影再分开。

1993年,为了怀念毛伯伯,韶山政府决定修建毛主席的铜像和纪念管的时候,韩瑾行不但积极策划这件事情,还亲自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李敏,邀请她一起加入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