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桌子上的这帮都是鹰派,美国的亚裔不少,坐对面那两个亚洲人心情复杂令人生疑
你是不是也觉得挺魔幻的?这边新闻一出来,我直接就愣住了,好家伙,这阵仗,真是活久见。
我当时就去搜了下,商务部那边公布的数据,今年头两个月,咱们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了大概两成。这是什么概念?去年全年,咱们吸引外资总额是1.1万亿人民币,跟前一年比已经下降了百分之八,这下又接着往下掉。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在3月份的发布会上还特意强调,说这个下降是“高基数”影响,还说要看“引资结构持续优化”什么的。我看了半天,这“高基数”的说法,是有点儿意思,好像在说以前太好了,现在跌一点儿也正常。但我寻思,不管基数高不高,钱少了就是少了,这可是真金白银啊。
这阵子,外资撤离的说法,你肯定也听了不少。比如日经亚洲之前就报道过,很多日本企业把供应链迁出中国,去越南、印度。还有美国商会的报告,去年也有不少美国企业说要调整在华投资策略,一部分表示“暂停”,一部分是“转移”。前几年,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受阻,再加上地缘政治这些事儿一搅和,有些企业开始琢磨,鸡蛋不能都放一个篮子里,这很正常。但现在来看,这股劲儿好像没过去,还在继续。比如世界银行去年10月的报告就提到,全球贸易碎片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投资跟着供应链走,这不就是说,资金流动也在变吗。
我查了下,这些年咱们在吸引外资上,其实政策一直没停。国家发改委不是发了24条措施,要“稳外资”吗?又搞什么“外资企业圆桌会议”,跟外企高管面对面聊。按理说,这些动作都挺积极的。但就像我一个朋友说的,政策再好,也得看实际效果。以前那种外资一窝蜂涌进来的时代,可能真的过去了。能留下的,可能更多是那些真正看重咱们超大规模市场,或者技术上互补性强的。
你再看看隔壁印度,搞的“印度制造”计划,虽然坑不少,但架不住西方一堆国家给他背书。苹果不是把一部分生产线从中国搬到印度了吗?这事儿当时在网上都吵翻了。虽然良品率、工人熟练度什么的,印度跟咱们没法比,但架不住人家有政策扶持,还有地缘政治上的“顺风车”。还有越南,制造业也发展得挺快,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都过去了。这不就是明摆着的事儿吗?钱是有脚的,哪里成本低、风险小、预期好,它就往哪里跑。
我不是说咱们就不行了。咱们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这是多少年积攒下来的优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取代的。而且,咱们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中产阶级人口摆在那里,这是任何一个跨国公司都不能忽视的。但是,当外资开始“优化结构”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该想想,他们到底在优化什么?是单纯的成本考量,还是对未来的预期在发生变化?这种预期,可能比实际的下降数字更让人琢磨不透。
你说,接下来,我们是继续指望着靠超大市场和完整产业链留住他们,还是得在某些地方,比如透明度、市场准入这些方面,做点儿更实打实的调整?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