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各国的关税谈判像一根绷紧的弦,7月9日是个大限,大家都在赌气,气氛压抑得有点窒息。特朗普又一次站在聚光灯下,说要跟越南玩硬的,欧美、日加澳各自绷着脸,没人想让步。每个人都盯着别人,生怕自己吃亏,谁都不想第一个松口。

英国算是先松了一点,6月就和美国拍板,关税维持在10%。美国和越南表面上握手,背后还是摆着20%和40%的关税大棒。美国总统说越南市场要完全开放,耐克、波音的股票应声而涨,资本市场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瞬间兴奋。

越南其实很紧张,2025年他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超过1200亿美元,出口占GDP九成,一刀砍下去,经济肯定受伤。美国人均GDP比越南高太多,真打起来,越南买不动美国货。美国这边也不是铁板一块,国会、企业、工会都有自己的算盘。

欧盟这边,谈判气氛更冷。4月3日美国对欧盟关税定在20%,7月前基本没进展。欧盟还击,对美农产品、工业设备加税,谁也不想先让路。

日本更担心汽车。美国盯着日本车,威胁加税到25%,日本怕自家车企扛不住。G7峰会后,双方才有点松动,但美国说如果7月前没协议,可能直接加到30%甚至35%。

加拿大本来谈不下去,全卡在数字税。6月底加拿大让步,撤销数字税,谈判才刚重启。美国钢铁50%、汽车25%的关税还在,21日之前能不能谈出来,没人敢打包票。

澳大利亚、瑞士也各有难题。澳大利亚想把关键矿产排除关税,瑞士则为了农业配额让了步。美国谈判桌上,谁都没拿到太多甜头。

整个6月到7月,全球金融市场出奇地淡定。美股涨得飞快,标普还创历史新高。大家一边看戏一边下注,赌美国不会真下狠手。

分析师说,美国政府有两条“死规矩”限制极端操作。第一是国债,海外资金不来买单,美国财政就要吃紧。国债市场一波波抛售,市场其实很警觉。

另一条是供应链。几十年才搭起来的全球链条,说断就断,没人受得了。美国自己也明白,稀土、原材料很多都要依赖中国,贸然切断后果难料。

美元最近一直走弱,欧元和亚太货币轮番升值。2025年上半年,欧元对美元涨了10%,还突破1.17,六个月连涨。分析师提到,这波涨势有点过头,第三季度可能会调头,但年底前变数还多。

新台币、韩元、澳元这些亚太货币,也都对美元强势。日元因为日本央行不敢加息,美元对日元还在140上下徘徊,没什么突破。

人民币这边动静也大。早在5月前,7.2关口死死守住,后来局势缓和,人民币一路升到7.15区间。7月2日中间价7.1546,3日7.1523,6月底开始就跌破7.16。

外汇市场的人都盯着这波升值。美元/离岸人民币已经逼近7.15,7.1看起来只是时间问题。市场还在看接下来特朗普政府访华的行程,大家都等着看有没有新动作。

其实这波人民币升值,背后动力很复杂。一个重要原因是出口商的结汇行为。4月底到5月初,新台币暴涨就是因为台湾出口商恐慌性把手上的美元换回自家货币。

巴克莱的分析师说,比起各种对冲工具,出口商直接抛美元买人民币的影响更大。2023年以来,中国出口企业手上攒了大概7000亿美元的美元,现在有1000亿可能要换成人民币。

企业不是傻子,什么时候换,怎么换,全看市场预期。过去几年,银行代表企业结汇的金额比贸易顺差还低,说明有不少美元被出口商自己攒着。现在美元弱,人民币强,谁都怕再拖下去亏更多。

中美贸易关系缓和一点,人民币就冲上去一点。每次谈判有新进展,外汇市场就跟着波动。出口商如果一窝蜂地结汇,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可能会更快。

这事不是单向道。全球资金流动、各国政策博弈、市场情绪,都是影响汇率的变量。美联储有没有动作,欧洲财政刺激出不出新招,都会影响美元的走向。

现在,所有人都在观望。7月9日是个卡口,谈判成败、汇率变化、企业决策,都悬在半空。没有人能拍胸脯说,明天就能稳住,现在大家都在等下一个信号。

市场不会永远淡定。一次突发消息、一次政策转向,都可能让局面突然失控。人民币能不能顺利突破7.1,美元会不会继续走软,都还留着悬念。

这场全球贸易和货币博弈,才刚刚进入高潮。每个国家都想多争一点利益,谁都怕成为下一个输家。接下来的每一天,都可能有新剧情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