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长到师长,他只用了两仗!韩先楚1936年“违抗军令”的真相有多硬核?
在57位开国上将中,即便仅以红四方面军成员的资历来考量,韩先楚的排名亦居于末尾。
1936年之际,许世友、王宏坤、陈再道等将领已然跻身军级干部之列,然而韩先楚当时尚且仅任团长之职。韩先楚日后能荣膺上将之位,与他1936年两次公然违抗命令,采取“先斩后奏”策略所指挥的两场战役密切相关。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让我们一同探讨。
在新中国首次进行军衔授予之际,存在一项未成文的准则:荣获上将军衔的军官,在红军时期需至少担任过师级或更高层级的职务。据此标准,韩先楚险些未能跻身其中。
韩先楚在革命生涯的初期,其晋升之路颇为缓慢。尽管他在1927年便投身于黄麻起义,但那时他并非正规军的一员。直至1930年,他才加入孝感游击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才真正地融入了红四方面军的行列。
至1935年9月,红25军成功抵达陕北地区。在那逾五年的漫长岁月中,韩先楚所担任的最高军职仅为营长。
至1936年二月,他终于荣升为红75师234团的团长。彼时,距离抗日战争的爆发仅余一年半的光景。按他此前的晋升节奏,若想跻身师级军官,几乎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他恐怕将与上将军衔无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个月后,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36年四月,韩先楚率领部队参与了红军的东征行动。在山西的双池镇,他敏锐地察觉到敌军部署存在显著缺陷,遂决定趁机发动攻击,以有效支援红一军团主力部队的作战。
彼时敌军驻守的是一支加强营,而韩先楚仅领有一个营的兵力。进攻之举,自须向上级请示。然而,战机稍纵即逝,韩先楚毅然决然,选择先行行动。战斗持续了五个小时,红军大获全胜,不仅缴获了大量战略物资,更打开了通往胜利的道路。此役之后,韩先楚荣升为78师的副师长。
提及韩先楚在红军时期所参与的最负盛名的战役,定边战斗无疑是其中之一。这场战斗,韩先楚更是未待上级指令便毅然率部投入,展现出了他勇往直前的硬朗作风。
1936年五月,鉴于红二、红四方面军即将从草地中突围,中央军委作出决策,派遣红一军团与红十五军团西进甘肃、宁夏。在宁夏的定边,驻守的是马鸿逵的骑兵部队。彭德怀总指挥下令,由韩先楚指挥的第七十八师绕过该地,继续执行西进任务。
“一切后果由我承担,无需你们担忧。”最终,韩先楚率领部队成功攻占定边,彭老总不仅未对其予以处分,反而颁发了一封嘉奖电报。
在此次战役中,韩先楚已履任红78师师长之职,而这一晋升仅在他担任团长6个月之后。他为何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实现从团长到师级干部的飞跃,而非在前五年多内达成此成就?这或许正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最佳例证。韩先楚并无军校经历,理论知识也相对匮乏。他的快速成长,除了对战争的天赋感知外,主要源于持续不断的实战积累。若将前五年视为他的“求学阶段”,那么土地革命的最后一年则成为了他“崭露头角”的关键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