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魔幻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今天我们聊一个话题:当代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喜欢在游戏里“受苦”?

你看,现实生活已经够卷了,上班996,下班ICU,房贷车贷压得人喘不过气,按理说,玩游戏就该找点轻松的,种种田,养养蛙,体验一下虚拟世界的美好。

但现实是,越是把人按在地上摩擦的游戏,越是有人嗷嗷叫着往里冲。

《黑暗之魂》的火堆旁坐满了思考人生的不死人,《逃离塔科夫》的仓库里塞满了倾家荡产的垃圾佬,《暗黑地牢》的精神病院里住满了压力爆表的小队长。

大家图什么?图一个被AI当孙子训的快感?

说真的,这事儿就离谱。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非常拧巴的心理补偿:既然现实里的苦难大多毫无道理,那我宁愿在一个规则明确、付出必有回报(或者说,死得明明白白)的世界里,体验纯粹的、可控的苦难。

赢了,是我牛逼;输了,是我菜。

没有办公室政治,没有甲方的奇葩需求,没有领导的画饼PUA。

所有的痛苦,都源于自己的决策。这种掌控感,在现实里,是奢侈品。

而今天,一款号称要把这种“受苦美学”和“职场PUA”缝合到极致的游戏,扔出了一个新预告片。

它叫《角斗士血域》(Bloodgrounds)。

一个残酷回合制角斗士肉鸽游戏。

光看这几个标签,懂的都懂,这又是一个“请选择你的受苦方式”模拟器。

但看完预告片和介绍,我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这哪里是角斗士游戏,这分明就是一款“罗马帝国版·初创公司老板模拟器”,或者叫“角斗士人力资源管理与资产清算游戏”。

讲白了,不就是那点事儿么。

游戏让你扮演一个从奴隶爬起来的角斗场主,目标是干掉那个弄死你爹、抢走你家产的暴君皇帝。

听起来是不是很热血?王子复仇记?

错。大错特错。

这游戏的真正核心,根本不是复仇,而是经营。是用别人的命,来填你复仇的坑。

你手下的角斗士,不是什么生死与共的兄弟,他们是你公司里的“奋斗逼”,是你资产负债表上的一项“高风险、高回报”的活动资产。

每一场战斗,都是一次项目交付。

赢了,观众老爷们——也就是你的“天使投资人”——会给你打赏,让你有钱去招更多“员工”,给他们做“技能培训”(升级),买更好的“生产工具”(武器装备)。

输了呢?

一个核心机制,叫“永久死亡”。

你的角-斗-士-死-了,就-是-真-的-死-了。

不是躺平回城,不是虚弱掉经验。

而是这个角色,连同他身上的所有装备、所有你投入的训练成本,瞬间归零。

人间蒸发。

这是什么?

这就是项目失败,核心员工带着代码和客户跑路了,不,比那更惨,是核心员工直接物理蒸发,你前期投入的几十万培训费、百万年薪,瞬间变成了一笔烂账。

你作为老板,能做的就是看着他的尸体,盘算一下这波亏了多少,然后默默打开招聘软件,寻找下一个愿意为你卖命的倒霉蛋。

我反正是悟了。

这种张力,才是这游戏最吸引人的地方。

它完美模拟了当老板的心态——那种每天都在走钢丝,赌一个员工会不会突然离职,赌一个项目会不会突然黄掉的焦虑感。

你必须把每一个角斗士都当成一次性的耗材。

但同时,你又忍不住想在某个有潜力的“员工”身上倾注资源,把他培养成明星角斗士,指望他帮你打下江山。

这种又爱又怕,想依赖又怕被背刺的感觉,像极了每一个小老板看着自己手下那个最有能力但也最不稳定的销冠。

真的,太真实了,已经开始胃疼了。

游戏里有9种角斗士职业,近战、远程、法师,应有尽有。

这不就是你公司的不同部门么?

有冲在前面的销售猛男(近战),有在后面做支持的技术宅(远程),还有神神叨叨专门搞定玄学问题的市场部大神(施法者)。

你要做的,就是攒一个“项目团队”,让他们去竞技场里打单。

你得管理他们的“健康状况”(创伤),还得关注他们的“情绪价值”(荣耀风险),甚至还要在赛前搞点小动作,贿赂一下裁判,给对手下点绊子。

这哪里是打仗?这分明就是竞标。

为了拿下对手公司的单子,你不仅要让自己的团队能力过硬,还得搞定客户(观众),甚至不惜动用一些“灰色手段”去削弱竞争对手。

我甚至怀疑这游戏的制作组Exordium Games,是不是一群在克罗地亚被资本主义伤透了心的前程序员,把他们对职场的所有怨念都做进了游戏里。

(插一句,这帮哥们儿来自萨格勒布,做了超过100款游戏,经验条是拉满的,所以大概率不是瞎胡闹)

这款游戏很坦诚地告诉了你,它的精神股东都有谁:XCOM、Darkest Dungeon、Heroes of Might and Magic、Into the Breach、The Last Spell、Battle Brothers。

这几个名字放一块儿,简直是当代职场酷刑百科全书。

XCOM的步步惊心和永久死亡。

暗黑地牢的压力管理和团队崩溃。

战场兄弟的“我把你当兄弟,你把我当耗材”的残酷经营。

《角斗士血域》把这些玩意儿全缝在了一起,然后用像素血腥风给你包装了一下,端上来告诉你:

“朋友,想体验一下当老板的终极压力吗?”

“想试试用人命来堆砌你的复仇之路吗?”

“想感受一下前一秒还在给你创造价值的‘核心资产’,下一秒就变成一滩烂肉的刺激吗?”

来吧,11月6号凌晨,抢先体验。

这游戏对我来说,最大的魅力不在于策略多深,战斗多爽。

而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安全的、无道德风险的“人性实验室”。

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当一个冷血的资本家。

你可以把“不把员工当人看”这句话,从一句职场黑话,变成一种可执行的游戏策略。

你可以计算每一个角斗士的投入产出比,把忠诚、荣耀、勇气这些品质,全部量化成冰冷的数字。

然后你会发现,当你抛弃了所有情感,只追求最高效的胜利时,你反而走得更远。

这真的很重要。我是说,这事儿真的、真的很重要。

它在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真理:很多时候,所谓的“人性”和“情感”,在冷酷的生存法则面前,是一种奢侈品,甚至是一种负资产。

你以为你是来扮演一个复仇的英雄?

不,你只是来当一个更高效的包工头罢了——一个用人命堆KPI的包工头。

这游戏,就是献给所有在现实中被磨平了棱角,却又渴望在虚拟世界里当一次“暴君”的玩家的。

它让你在鲜血和哀嚎中,发泄掉所有对现实规则的不满。

然后第二天早上,继续当一个温顺的打工人。

这或许,就是“受苦”游戏的终极意义。

一种赛博朋克式的赎罪。

一种献给成年人的黑色童话。